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略谋划

江山争雄 丰玄机 2204 字 8个月前

夜幕降临,无数的红色纱灯随风摇摆。给宫苑染上一层橘红色的光泽,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在晋阳大殿内,灯火通明。二十二岁的杨谅,与一些心腹,文臣武将,正在商议南下出兵的事宜。

这里除了有萧摩诃,王頍外。还有总管府兵曹裴文安,柱国乔钟葵,大将军綦良、余公理、刘建、纥单贵、王聃、茹茹天保等人,同样人才济济,虎将如云。

“诸位,各路军马已经聚集在晋阳一带,随时能够南下,但是如何出兵布局,孤王尚无定论,不知将军们可有高见?”

裴文安先说道:“汉王。井陉以西之地,完全在大王控制之下,太行以东,各路军马,也归大王指挥,当全部动员,派老弱残兵驻守险要,但仍命他们随时扩充土地。然后率领精锐,直入黄河渡口的蒲津关,某愿充当前锋。汉王可率主力继进,闪电攻击,挺进霸上、咸阳以东地区,可以从容不迫的把它平定。此时。京师震动骚扰,军队不能马上集结,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我们立即发号施令,谁敢不听。用不了十天,大事可定。“

众人闻言点头。都觉得他说的甚有道理。

老成稳健的萧摩诃也点头赞同,觉得裴文安提议不错,说道:“末将也赞同这个观点。”

萧摩诃可是南陈第一猛将,只不过,现在已经七十三岁,老当益壮,仍神采奕奕,说话声音洪亮。

王頍在一旁道:“如果汉王要进攻长安,就要多用关中、秦川一带的府兵;倘若汉王要守住北方,扩展地盘,当用北齐的遗民兵将,尽量发挥地域军种的优势,事半则功倍。”

杨谅点头,他只有二十多岁,历练不足,所以一时也没有多少高明意见,听从几位心腹大将军的建议后,觉得都挺有道理,兴致勃勃,最后拟定了战略部署。

第一路军马,由大将军余公理统领,从太谷出发,前往河阳一带;另一路军,由大将军綦良带领从滏口出发,前往黎阳,占领粮仓;又一路军,由大将军刘建率领从井陉出发,夺取燕赵地区;第四路军马,由柱国乔钟葵为统帅,从雁门出发,进攻黄河渡口。

第五路大军,也是全军主力,任命裴文安担任柱国,与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等率军直指京师,杨谅和萧摩诃等率十万中军在后,后继跟进。

这些军马部署过后,杨谅满脸的兴奋,似乎已经看到了不久之后的胜利,或许,大隋未来之主,将是他的位置。

当晋阳这一方紧锣密鼓地调动兵马的时候,杨广在皇宫内,也频频宣召大臣进入禁宫内,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杨广还是觉得把这次统帅反叛的重任交给杨素,才能让他放心,因为杨素的战绩从无一败,用兵无常规,能打各种场合的战役,军纪严明,不论从战绩还是威望而言,都足以威慑军心。

杨广自知刚登基不久,地位不稳,还面临朝着许多势力和门阀的抵触,杨谅的起兵,无异于把他推到了火架上来烤,熬不过去,就要成飞灰,熬过去,他就能百炼成金。

但是,他的朝廷大军,只能短期内聚集十万人马,与敌军三十万相差悬殊,要一鼓作气,不能失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纵观朝廷中,能让他放心的人,也只有杨素了。

“杨卿,这次以你为帅,汝觉得,当选哪一人为副帅跟随?”杨广客气询问。

杨素沉思一下道:“周罗睺将军吧,他跟去,一来跟萧摩诃熟悉,能了解对方的战术打法,另外,可以给朝廷内外的人瞧一瞧,陛下是重用那些从江南来关中的降将的!”

“如此甚好!”杨广也觉得大有道理。

杨素忽然又道:“还缺少一位先锋将,老臣想调一人,就是罗昭云,他年纪轻,是可塑造之才,也是一员福将,有气运加身,对行军出征有助力。”

“他,福将?”杨广思忖了一下,想到罗昭云的起步和提拔,还真是步步生莲,非常顺利,有福气加身一般,对他夺权登基也有了巨大帮助,的确是一员福将,于是,首肯准奏了。

ps:金戈铁马的画卷,重新要开始了!自此热血不断,平汉王,战吐谷浑,雁门之乱,三征高丽!罗昭云的身影,将贯穿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