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人看范弘道不顺眼了,也恶意满满的讽刺道:“先前范朋友多有惊人之语,而此时主人家出了诗词题目后,范朋友却一言不发,莫非应了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句俗语?”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众人想到这句话,引发了一片轻轻地哄笑。如果范弘道先前还能伶牙俐齿,但吟诗作词时却做不出来,那真能当得上这句了。
范弘道缓缓睁开了眼,满面萧然,意兴阑珊的说:“我凭借想象,倒是做出了一首诗,但是此情此景却配不上我的诗,所以就不想拿出来了,免得诸君坏了兴致。”
这是何意?众人一开始听不懂范弘道想表达什么,坏了兴致是什么意思?杨朝奉也在琢磨,这范弘道到底是死鸭子嘴硬,还是死了都要装?
正当此时,堂屋门帘内传出清脆的声音:“若你有胆量,就爽快的把诗诵读出来,我倒要看看有什么配不上的!”
范弘道潇洒的对堂屋拱了拱手,“主人家但有所请,在下敢不从命乎?”
随后范弘道轻轻嗓门,对着杨朝奉,先读出了前四句:“凉秋肃高会,置酒城南隅。嘉宾罗四筵,车马填中衙。”
杨朝奉脸皮抽动了几下,今天这场面,只是自己想招个西席先生,然后有七八个不得志的先生,扎堆过来应聘。或许也能美其名曰雅集,但哪里称得上“嘉宾罗四筵,车马填中衙”?
言过了言过了,实在当不起啊,杨朝奉想道。就算他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说这叫“嘉宾罗四筵,车马填中衙”。
范弘道并没有停顿,很流畅的继续读了下去:“左右觞爵流,华灯垂绮疏。清商激余音,雅歌越签竽。主人多乐方,燥耀明星祖。缓步临文轩,遥夜正敷愉。”
这一段诗,杨朝奉听不大懂,只能听出华灯、雅歌几个词。但杨朝奉猜得出来,肯定是描写繁盛场面的。
看看自家简陋的院墙,以及歪脖子老树,再看看院子当中摆的大壶茶,杨朝奉忽然很羞愧。唉,早知道应该摆点酒,然后请个班子奏曲的,或许还能稍稍应景。
不过其余读书人听过这一段后,脑中渐渐幻想出了诗中雅集的场面——
在广阔的私家园囿里,举行着盛况空前的文人雅集。华屋美厦,花团锦簇,曲水流觞,管弦丝竹,美人穿梭,美酒佳肴,成群,把酒临风,论古今之是非,忘天地之高厚
谁不向往这样的生活?可是也只能在想象里梦想了。
“岂惟芳樽獨,良朋为我娱。大国多名材,千里不相殊。”范弘道诵读了最后四句。如果说刚才是写景,收尾四句就是写人了。
而院中读书人听到最后这四句,顿时就像是从梦中醒来,不禁面面相觑。
他们只是混口饭吃的扑街读书人而已,互相吹捧抬轿子或许是有的,但仍有自知之明。“大国多名材”这种话,是他们万万当不起的!
都沦落到为了一年二十两束脩的抛头露面的地步,还敢说什么“大国多名材”,那不是自不量力的坐井之蛙吗?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诗中繁花似锦,现实却如此冷酷,一时间院内清静下来了,没人想说话。
片刻后,还是范弘道悠悠叹道:“这才是在下想象中的文人雅集,聚会应景之作啊。”
然后他环视四周,神态变得悲伤起来,“但是眼前此情此景,举目所见,实在是.抱歉,在下真的不想为这样平庸的现实写平庸的诗,惟愿长醉不愿醒啊!”
实在是什么?范弘道只说了半句,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反正别人懂了,为什么范弘道先前会说“眼前情景配不上他的诗”,为什么范弘道会说“怕坏了兴致”。他说的一点也没错,确实配不上,甚至还会让人生出自惭形秽的心情。
更没人想说话了,只有王掌柜在暗暗冷笑。机智的王掌柜早就看穿了一切,这范秀才不管干什么,本质上都是为了装逼!
别人听到范弘道的诗后,觉得自惭形秽配不上,那岂不隐隐然对范弘道也自惭形秽了?这种心理情境转移的把戏,骗不过他王掌柜!
此时此刻,堂屋门帘内有人惊呼道:“小姐!你怎么哭了?”一句话瞬间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果然隐隐约约听到了几声抽泣。
范弘道久久无语,他最讨厌意外了!又是这位张小姐,哭你个头啊,又来抢什么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