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除解通天带

大唐官 幸运的苏拉 2446 字 8个月前

“文明,你和高三可是同年?”皇帝开口问到。

郑絪拱起衣袖,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那让白草军退兵的御札,朕交给你来写。”皇帝说到,而后顿了顿,有些沉痛地对郑絪说,“马重英若是逃出生天,不但河东节度使马燧,就连你岳父都要负些干系。”

听到这话,郑絪把头埋得更低,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当郑学士匆匆回到银台门的翰林院,将笔墨铺在书案上,霍忠唐就在他的旁边急切地等着——而这时,高岳的白草军已浩浩荡荡出了杀牛岭,开始围攻挡在其通往鸣沙的第一颗钉子,安乐州城。

因先前米原、西门粲的骑兵扫荡,已将原州地界的党项蕃落屠灭一半,其他在安乐州和原州边缘地带的蕃落,有的向蔚如川西北,邻靠黄河的中卫城逃去(中卫,即曾经唐丰安军的军城所在),也有数个蕃落跑到安乐州城里来。

可听闻高岳这次带了更多的士兵来,这数个蕃落的几千人根本不敢有任何抵抗的表示,也不敢投降这位白草军使,便携带着牲口、族人和穹庐,往鸣沙旧城而去。

对整个鸣沙县来说,中卫就是所谓的鸣沙新城,而灵武之南的旧理所,被叫做鸣沙旧城。

所以白草军来到安乐州城之下后,城内外已无任何党项蕃落的营帐和守兵。

黑白貔貅旗下,高岳站在安乐夯土的州城城堞上,极目向鸣沙旧城的方向望去。

坦白说,鸣沙旧城和这里相距三百里,中间全是浩瀚的沙漠。

人或战马的脚步,踏在这沙漠上,随路有声,故而叫做“鸣沙”。

不过即便如此,这座城池的东侧,还是有条河流经过,即为安乐川,往北流经灵武城入黄河。

在高岳的眼中,安乐川作为这片沙漠瀚海里唯一的河流,绝对是白草军随即和马重英部的必争之地。

谁想走进来的却是数位朱紫高品的宦官,说是京师当中皇帝下达诏令:中书门下政事堂枢机繁多,萧中郎可不必再执掌戎机,即刻返归上都。

这番话一说出来,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场的官僚、将佐们无不骇然。

而萧复本人伏在地上时,脑门和后脖的汗珠也是不住地冒出来,他明白自己在离开京师后,遭到政敌的构陷,这番是在劫难逃,可他毕竟算是位政治家,晓得不能感情用事的道理,追击马重英的使命他绝不可以就这样贻误掉,于是他直起身躯,拱起衣袖,询问说我的行营幕府能不能不解散。

那宦官便说,萧中郎放心,战事不会有任何延误,陛下只是遇到政事不决,故而思念萧中郎而已,马上由浑侍中来接替,此地的行营幕府照旧,萧中郎先前指令照旧。

萧复咬咬牙,痛苦地闭上眼睛,心中想到只要能为国殄灭贼寇,哪怕我身死名裂,也无所谓了,希望浑瑊能最终大功告成。

于是他口诵圣恩,接着宦官就在营帐内对旁边的人说,请解萧中郎的通天带。

通天带,是萧复就任时,皇帝亲自授予他的,表示他在七镇范围内有执掌节钺、专伐一方、处置便宜的大权。

“不用劳烦敕使,由我亲自解下。”萧复缓缓起身,从容地将通天带给解下,恭敬地交到宦官的手中。

而后面对一片惶然的行营,萧复对各位施礼,并说“本相走后,各位要谨遵浑侍中的号令,不可放走屠戮盐州军民的西蕃贼寇。”

“萧中郎!”在一片惊呼和不舍声里,萧复垂着头,毅然走出了主帅的营帐

就在萧复归京的同时,大明宫紫宸殿里,皇帝李适手指数位宰相,尤其是面对张延赏,咬牙切齿,说到:“马燧忽然在孟门关勒留兵马,不照军令渡过黄河,卿知不知?”

“臣不知,臣在陛下前推举的是浑侍中,实不知马仆射有何想法?”张延赏一脸惊愕,表示陛下你怪责我是个什么道理。

李适背着手,气愤地来回走了几步,接着把浑瑊送来的奏章往阶下狠狠一掷,张延赏急忙躬身拾起,接着略微看了看,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马燧啊马燧,你咋就如此不懂事呢,不识大体呢,我怎么结盟就找到你个丝毫不顾忌大局的武夫呢!

可皇帝的矛头直指自己,肯定是皇帝晓得自己和马燧的关系,并且认为马燧之所以会如此,就是自己指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