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陆缜又以个人的名义再次为徐显宗上了香,这才在徐承宗的邀请下来到了边上的小厅奉茶说话。
在略作寒暄之后,便各自谈到了这几年来的遭遇。在听陆缜说起前者种种,徐承宗便是一阵赞叹:“想不到陆兄你只几年时间就做了这许多的大事,如今更贵为朝廷重臣,实在让人羡慕哪。”
“不过是侥幸而已。”陆缜谦虚了一句。
“你也太过谦了。要换作是我,可没有胆子顶着朝中上下的压力去开放海禁的。你不但做了,而且还做得很好,这就足以让人心生感佩了。其实我在南京就听说了不少你在山东做下的大事,斗孔家,破海盗,就连那一向跋扈的边军都在你手里吃了瘪,只要想想就觉着痛快。”徐承宗又忍不住一阵感叹。
陆缜笑着谦虚了几句,这才问起了对方来:“不知徐兄你这些年来又做了什么?”
“我可就比不得你咯。本就没什么抱负,再加上受这身份拖累,想做点什么都很是困难。尤其是近几年里,家兄重病卧床,许多大小事情都得我这个当弟弟的照应着,多少年都没能离开南京了。”说着便是一声轻叹,似乎很是怀念曾经自由自在的日子。
陆缜一听却是肃然起敬:“原来如今繁华安定的南京是徐兄的功劳,倒是让人失敬了。看来你确实是有治理之才的,只是以前没机会罢了,这要是你能入朝为官,就真是天下之幸了。”
徐承宗听了这话,又是一笑。随后,便问了一句:“既然你觉着我有些才干,不如就留在我身边帮我吧?我身边还真就缺你这样敢想敢做之人呢。”
“这个……”陆缜脸上顿现尴尬之色:“我可是朝廷臣子,此事实在做不得主……”
“哈哈,瞧你说的,我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你现在贵为兵部侍郎,岂是我这小小的魏国公府能容得下的?”徐承宗哈哈笑着说道。
陆缜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是他的心里却生出了一丝别样的感觉来,似乎对方刚才所言并非如所说的笑话,而是确实动了这样的心思……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虽然大明已开海禁,但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渠道,大运河上的船只依然繁多,行舟其上,时不时地就能看到一艘艘商船轻舟从身边穿过。尤其是在临近南京城时,水路上的商船更增添了不少。
此番离京南下,陆缜一行依然坐的是官船,虽然排场上要比几年前往山东赴巡抚任时小了不少,随行卫队不过几十,但他身份依然是摆在这儿的,故而当几艘官船打出旗号后,即便是再拥堵的水路也能畅通无阻。
如此一来,几百里的水路就变得好走许多了,只花了不到七八日工夫,一行船只便已靠在了南京码头。而早得了消息的魏国公府的人也已等候在此,一见打正旗号的官船停稳,便有一行人在徐章这位大管事的带领下迎了过来。
等陆缜通过跳板来到岸上后,徐章更是弯腰拱手,深施一礼:“小的徐章奉二公子之命前来迎候钦差大人。因家中丧事,二公子未能离府亲迎,还望大人恕罪。”
陆缜见了,忙上前扶了一把:“徐管事不必如此,本官知道二公子的难处,怎会怪罪呢。魏国公府上出了这等事情,却还让你们来此相候,该是本官感到过意不去才是。”
“大人言重了,小的可不敢当。”
两人略做客套后,陆缜才上了早准备妥当的一辆颇显气派的马车,在国公府众人的护送下就往城内行去。而他的那些护卫随员,则跟在左右,算是保护他的安全。
走了有一阵后,马车便来到了高耸巍峨的南京城下,陆缜掀开车帘仔细一看后,不禁心下暗叹,这南京不愧被人称作龙盘虎踞之城,光这绵延开去,周长百里的城墙就远比北京城更家的雄伟开阔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作为大明曾经的都城,太祖皇帝修建此城时可是花费了大力气的,光是动用的民力就达二十八万之数,其所消耗的物资银钱更是不可胜数。而这南京城修筑的过程也相当漫长,从元至正二十六年到大明洪武二十六年,跨越了两个朝代,足有二十七年之久。
而就是这一座城墙,在被修成之后便一直矗立在原地,数百年都未曾有大的变动,哪怕期间朝代几经更迭,哪怕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那场大屠杀,但它依然默默地伫立着……
拉车的马儿可没有因为眼前壮观的城墙就停下脚步,当陆缜还在抬头仰望那厚实的城墙时,马车已缓缓穿过了足有好几丈深的城门洞子,真正进入了南京城。
要说起来,早在十来年前陆缜就曾与徐承宗一起来过南京。不过当时他正赶着去杭州赴任,并未真个入城。现在真个身处这座千年古城之内,给他的感觉就更加深刻了。
这南京城从外头看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肃穆感,可真一进了城,却又能明显感觉到浓重的烟火气,整座城池也显得格外的鲜活与多姿多彩。
城门内的街道上,行人如织,沿街的商铺门前摆放着各种货物,还有就地摆开的小摊子,放着琳琅满目的货品,小商贩们不时吆喝几声,招徕着生意。身处其中,让陆缜只觉热闹有趣,而不觉烦躁。
显然,在魏国公一家的治理下,南京城显得格外开放而富庶。相比起来,倒是北京城让人有种规矩森严,略有压抑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