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缜则不觉心下感叹,也只有在这蔚州,因为王家的关系才会逼得衙门如此难堪了吧。要是换了其他地方,若真有那些大户人家借机坐地起价,恐怕一顶图谋不轨的帽子就得扣在他们头上。官府破家灭门的手段可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此事真个论起来,责任并不在大人你。毕竟您也是前几日才到的蔚州,不过现在下官实在没了主意,这才不得不腆颜求助于大人。”说着,田焘便把那份来自大同府的文书也取出来,推到了陆缜面前。
陆缜并没有拿过翻看,因为他相信对方不会在这事上说谎。不过有一点,他却是知道对方是在耍心眼了——
其实就算没有这份文书,作为多年的同知,田焘也该知道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出来。而在之前几日里,他什么都没说,显然就是在等着这份文书的到来。另外,他口中虽然说的好听,说什么此事与自己无关,可真要坏了大事,被人追究起来,自己这个蔚州知州的责任依然是第一位的。
虽然他可以解释之前自己并不在任上,但朝中那些言官们可不会理会这等理由,他们只会盯着你的错处,然后把你批个体无完肤。尤其是如今朝中王振党羽无数的情况下,这事儿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了。
所以,在此事上,无论于公于私,自己都必须承担下来了。
在想明白这一点后,陆缜方才开口:“所以依田同知的看法,我们该怎么解决眼下这问题呢?是强行向百姓摊派粮税,还是找王家筹措?”
“前者怕是不成的。此地民风剽悍,又接近蒙人地盘,一个不好,闹出什么乱子来,罪责可就大了。”田焘赶紧劝道。州衙所以这几年来都由自己出钱来弥补粮食上的空缺,根本原因还是在此的,倒不是这里的官员比别处要更加的爱民些。
陆缜点头表示认同:“这么看来,似乎咱们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
“所以此番是下官来求大人出手相助。大人毕竟名望不小,想必就是王家,也该给几分面子才是,所以……”田焘说到最后,目光都不敢和陆缜相接触了。
陆缜沉默了下来,他甚至觉着有些好笑,以自己和王振的关系,居然会求到王家门上去?他们不把自己打出来都算是好的了。但事情摆在面前,似乎也只剩下硬着头皮去这一趟了。
半晌后,陆缜终于点下了头去:“好吧,明日,本官就去王家,见一见他们那里的主事之人。看能不能先从他们手里弄出些粮食来……”
在经历了数年的官场争斗后,陆缜对人心的贪婪与自私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并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猜度某些人的心思,像田焘这样看似恭敬配合的下属,某种程度上才是最最凶险的存在。
因为陆缜很清楚,对这些年岁不小,升迁几已无望的底层官员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并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也不是为治下百姓谋福祉,而是在自己从这个位置上下来之前,尽量多地谋取好处。
而想要谋利,则必须要手中有权,如果头上有个正印官看着他们,恐怕这些人就得想尽办法夺去其权力,将之架空了。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州县衙门里周而复始不断上演的争斗故事,他自己也曾遇到过几次。
而这一回,这蔚州衙门内官员的反应如此不同寻常,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他们一定另有图谋。不是陆缜心思阴暗,而是实在无法相信一个衙门这么多官员会全部都高尚得一心为官府和百姓,而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个例或许会有,但一个团体,则是几乎不可能如此的。
怀着这种心思,陆缜接下来两日可算是极其仔细与小心了,不但明里暗里找那些下属官员说话,想从他们口中套出些什么来,同时也仔细翻看起那些待定的公文,以防一个不小心就陷入某一麻烦中去。毕竟,这里可是王振的老家,说不定这些官员早就得了王公公的示意,在前面挖了坑等着埋自己了。
可几番试探下来,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收获。无论田焘还是徐文弢,或是其他什么人,在面对陆缜时,总是一副恭敬的模样,对于他的一些疑惑,也做到了尽量的解释,看着一个个都极老实,似乎真没有要与他为敌,或是坑害他的意思。
至于那些公文什么的,以陆缜这几年在官场里处理各种事务的经验和眼光来看,也不存在任何陷阱与问题。整个蔚州就跟他来时所看到的那样,显得格外的平静安详,不见半点丑陋之处。
可越是如此,陆缜心里越觉着不安。因为这实在太反常了些,而且自己的前任可是被朝廷言官给弹劾罢官的,要是蔚州在其治下真是如此太平祥和,人家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哪。只可惜,他无法从京城都察院那边拿到相关的弹章,不然倒是能从此处入手找到问题所在了。
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过了十来日,就在陆缜都对其中之事有些无奈的时候,问题终于显露了出来。而这一问题,还是由田焘送上来的。
这天午后,陆缜正看着公文呢,田焘便已带了一脸的纠结来到了公房门前:“下官见过大人。”
“哦,是田同知啊,有什么进来说话吧。”陆缜闻言放下了手头的东西,抬首笑了一下道。这位自他到任后就极其配合恭敬的下首,陆缜表面上也是颇为信任与客气的。
得到陆缜允许后,田焘方才步入房中,小心地坐在了下首处的一张椅子上,先是寒暄了两句,这才入了正题:“其实下官前来,是有一件难办之事,希望大人能帮着解惑。”
“却是何事?”陆缜看了对方一眼后问道。心里隐隐生出了些感觉来,显然对方这是要开始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