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月上西楼

且醉相思意 嗟余 2323 字 9个月前

雕着福寿万字花纹的木门被推开,首先看见的是屋子里像是现代办公室的设置,巨大的空间被一块块木板隔开,隔成一个个的小空间,每个空间里都是桃木的书桌搭配着菊花纹路的圈椅。书桌上大多都是堆满了写着稿子的青州雪梨笺,以及案桌前伏案认真工作的皂色身影。

推门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到案桌前工作的身影们,九九索性放轻了脚步,走向靠近门口的那一个。

那人也是穿着月上西楼统一发放的皂色棉袍,由于屋子里燃着火盆,从九九那个角度能看到微微被汗水打湿的鬓发,他正在专注的写着手中的稿子,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半分的停顿。

九九干脆去看他写的是些什么,字体有些潦草却不妨碍她去辨认:……张家秦氏,向来是以善妒闻名,时人常称之为‘母大虫’也。初闻张家老爷性喜渔色,面不改色,但笑不语。直至月余后方闻张家老爷在人前哭诉,曰当家主母不与半分钱财也……今日十二月二十三日晨,张家老爷夜不归宿,秦氏自带奴婢二人,夜闯伯牙城各家妓院,终寻回其夫,大怒,令其不着护体之衣而露于市野!秦氏‘母大虫’一名,时至今日传扬内外……

可能是她看的时候靠得有些近,那个一直在书写的身影终于是注意到了身后有人,回过脸来不过是一张十三四岁的少年面孔,清秀白皙,稍显稚气:“九姑娘,你终于是来了!”

随着他这一声喊,所有的人都回过神来,纷纷面带喜色的同她打招呼。

她这次一连半月没有来月上西楼,这是比较少见的,无怪乎他们看见自己这样的高兴。这些人都是月上西楼请来专门写稿的文人,也是整个汴津城里独一无二的笔记人。他们有老有少,有的是年纪已逾花甲的老人,笔风沉稳严谨且博学,多是负责《大岐知否》的稿件;年纪最小的不过十三四岁,正是方才九九看他稿件的孟简,这些人文笔活泼华丽,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正好负责《桃色听闻》这个版块。

九九还来不及与他们细细的打个招呼,就看见最靠里的位置站起一个人来,同样是皂色的棉袍,面孔略方,肤色有些黑,长相却是浓眉大眼,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不像个读书人。他一看见九九站在那里就朝着她招手:“你终于是来了,找你还真是辛苦。”

九九也不去与他辩驳,只与那些笔记人笑了一笑,便朝着聂长风的位置走了过去。聂长风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在最里面,布置也是极其简单,屋子里到处都是散乱的稿件以及刊物的样本,风轻每次帮他收拾完之后不过片刻又是一团糟。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九九在满屋子的稿纸中自己寻了个位置坐下,不明白聂长风的表情为何处于一种焦急与兴奋边缘之间,这下倒是让她有些好奇究竟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聂长风搓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迈着步子,似乎是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似的,凑过来小心翼翼的问道:“九九,你知不知道青衫客这个人?”

“青衫客?自然是知道的……”九九听见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想起的自然是他的那篇名为《月瑶姬》的连载小说,初时她上心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杜若公子的提及,后来再注意是在马车上风轻的重视,但是直至前几日她躺在床上养伤,床榻上放着一沓《桃色听闻》最新的刊物,她闲得无聊一一看了一遍,结果就被那篇《月瑶姬》给吸引了。《月瑶姬》写的是一户姓宋的大户人家发生的故事,故事是以一个智障少年的视角来观察深宅大院里的风风雨雨,文笔自然流畅,让人读了欲罢不能。只是现在听见聂长风提起,九九不自觉的留了个心眼,心里忽然想通了缘由,明知道是肯定回答却依旧希望听见否定的答案:“我说,你不会派人去找了青衫客的下落吧?”

答案是肯定的,聂长风初时的表情是有些羞愧的,因为他清楚的记得九九说过青衫客既然是匿名就不要去打扰了,结果他还是去打探了消息:“我初时看稿件的来源那样的曲折,便判断他是在偏远地区的,结果因此走了误区才遍寻不获。不过即几日前我忽然想通了,既然他写的故事这样的奢华靡乱,定然只有发生在最繁华的汴津城才最有可能……”

他似乎是越说越兴奋,直至眼神一转看见九九明显不悦的表情,这才惴惴的将声音压低了下来。

“你直接说你是怎么找到青衫客这个人的吧!”实在是清楚聂长风的为人,自己在嘱咐风轻的时候其实是早就应该有了心理准备的吧!所以在听见聂长风真的派人去打探后,倒也没有她表露出来那样生气,现在面上不悦的表情,不过是为了让聂长风长个心眼,给他个教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