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他啧啧感叹:“看来我这几十年还没你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来的阅历丰富。”

朱赟长的有几分圆润,平日里瞧着和个弥勒佛似的,为人向来温和。

他这话也不过是纯粹感叹罢了。

沈如晦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便同他道:“其实这不止是豆腐、豆腐皮,我还有不少其他的伴生的东西,您要是想知道等这事儿结束了咱们再探讨探讨。”

她这样坦然又大方,倒弄得朱赟一怔,这宫里头但凡有个手艺的谁不藏着掖着?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譬如刘尚,每年年宴上那道八宝水晶鸭子为什么都是他来做?

因为他这手艺根本不外传。

独一无二的。

谁会想着给别人分享呢?

他惊讶的目光实在明显,沈如晦停了一下,想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为什么这副表情,顿时有点哭笑不得。

她能大大方方分享出来,不过是因为这也不是她发现的罢了,这是广大华夏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东西,虽说如今这个朝代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是既然也是华夏面孔、说华夏话,那分享一下也没什么。

她虽然如今是靠着这些出其不意的点子站稳了脚跟,但她也不能靠一辈子是不是?

她能把上下五千年的菜谱全背下来吗?

新点子总会有用完的那天,到了那时候她和其他师傅就是站在同一个高度上,自然也是要取长补短才有进步。

她手上没停,只略微抬头:“这才多大的事儿,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就算我今儿不说,日后你们也能摸索出来,时间问题罢了。”

朱赟点了点头,心里却承了她的情。

等沈如晦煮好了鸡腿剃掉了腿肉开始敲骨髓的时候刘尚才回来,脸色不大好看,刚才离得远,她也没听清。

刘尚在和杜易说话。

御膳房主要的厨子就他们几个,却有好几个不同的倾向。

方迁为人洒脱,却总爱听两句八卦,和沈如晦一样的立场,处于中立,谁的事儿都能听一嘴插一嘴,但也只是这样了,轻易不会参与进去。

朱赟看着笑呵呵同谁关系都好,其实心里保持的距离比谁都远,唯独和方刍关系要好一些。

至于杜易,她却没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