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七回

提起此事,在座的几人都咋舌不已。当中一个老者最为愤慨:“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更不知民间疾苦。如今天下形势纷纭,若不慰民□□,偃武修文,何谈征伐外族?古来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君民一心,才可所向披靡。哼,黄口小儿只知道说些浮语虚辞,市侩之极!居然敢拿走不鸣宝剑!老夫倒是要看看,他日他被王上拜入庙堂,能做出什么功绩来!”

田知远惯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听老者不忿,他便跟着附和:“老先生言之有理,不过是个年轻人,何必与他计较许多?您有大德大才,王上素来贤德爱才,即便不用不鸣宝剑,他日入了镐京,您必能登堂拜相,一鸣惊人。”

听他奉承,老者的笑容里透出几分涩意来:“老夫固然有满腔热血,也撒不到那百里之外的王城啊!不鸣宝剑好容易来了这边陲小城,本以为势在必得……谁知,谁知!”

田知远慷慨,当下从荷包中掏出了两锭白银,双手呈了过去:“先生怀才不遇,在下愿助一臂之力——这非什么钱财,而是先生的借力好风,还望先生收下,日后能青云直上。“

老者惊讶不已,看了看钱,眼中的光芒一闪而过,却又很快暗淡了下去。他摆摆手,摇头道:“小兄弟的好意,老夫心领了。这钱,还是罢了吧。”

“噫,这是为什么?老先生不必觉得贵重,与晚辈来说,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

边上有人插话了:“这位兄台,估计也是外乡人吧。自从不鸣剑出世,世人便知道晋王想要招贤纳士。其中能人贤者有,可好吃懒做,妄图滥竽充数的也不少。那些等闲之辈打着想要入仕的名头,拜入京中权贵门下骗吃骗喝。所以,如今啊!要么就用不鸣剑自荐,要么就要有其他名士引荐。咱们都是些寻常百姓,拿不到不鸣剑,哪有还有上京自荐的机会?”

“这我倒是真不知了。”田知远嘀咕了声,略一思索,从怀中拿出了系红绳的白玉平安扣递了过去,“这也不难。我虽不是镐京人氏,却在京中有些亲眷。写信是无能为力了,但这平安扣也算得上是信物,他日你到了镐京城中,随便找官或兵卒,都能带你引荐。”

在座的都瞧得出,这陌生的少年虽然风尘仆仆,却谈吐不俗,气质斐然,想必不个简单人物。既然敢赠出信物,自然有十成的把握。老者迟疑片刻,还是郑重接下了:“小兄弟的这番盛情,季某没齿难忘。他日季某登堂入室,必相来报!”

田知远大大方方受了一礼,挥手笑笑:“报不报就不必了,后生不图那些荣华富贵。只是若有缘再见,请我吃一顿酒便好。”

一群儒生豪迈大笑,纷纷起身行礼作揖,田知远一一回过礼,发觉时候不早了,便顺势向众人道别。

纯钧跟着他站了起来,不经意地往别处一瞥,发觉刚才那个黑衣人居然也在食肆中。那人在角落中慢慢呷一口茶,又往桌子上丢了些碎银,起身时取下了腰间那把裹着破布缠线的物什,放在手中看了看,然后才放在了桌上。顿了顿,便一声不吭地转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