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厢赵蓁觉得她大伯父奸诈,那厢赵通也觉得大侄女儿不一般。
“唉,你说四丫头要是个小子多好......”赵通对着媳妇儿肖氏一阵叹息。
肖氏翻了个身,不耐烦道:“大晚上的,你不睡我还要睡呢,有话明儿再说!”
“我这不是为我老赵家可惜么,”四丫头要是个小子,家里的生意少说还能往上翻一翻。
肖氏用看稀奇的眼神看着他:“你想什么呢,四丫头就算是个小子,也轮不上你做主,”她早就看明白了,她们赵家,只四丫头一个人,比剩下的孩子加起来都聪明,要真是个小子,还不得再出个进士,哪能跟着学做生意。
“倒也是,”赵通摇摇头,横竖都轮不到他头上,还是别想了罢。
赵蓁得了二百两银子和半成干股,手头上立马就宽裕了,赵通说到做到,半年结一次账,哪怕他自己不来也会让下人带过来,头一年没多少,统共也就二三十两银子,从今年开始,赵蓁拿到的就多了,仅上半年就得了一百五十两银子,一跃成为家里第二有钱的人,第一自然是她娘。
别以为一百五十两银子少,拿赵家来说,柏氏算的大方的了,三兄妹一个月的月例银子也就二两,这二两放在寻常百姓家用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但在官宦人家,一顿酒席就出去了,一百五十两相当于赵蓁六年的月例,虽说她六年肯定不止用这么多钱,但柏氏为了约束她们,从不轻易给她们额外的钱,但凡是大宗的花销,必须说清楚原因,再由柏氏决定给不给。
先前赵蓁缺钱就是因为瞎买了一堆书,刚开始柏氏还愿意给钱,后来见她买回来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书,全是各类杂学,野史逸闻,鬼怪杂谈,甚至还有专讲农学的书,没一本是女孩子该看的,柏氏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儿,本来就是个逆反的性子,再读了这些不着调的书,还不变得更不像话。
柏氏不肯再出钱,赵蓁说的口干舌燥也没说动她娘,那会儿又正在兴头上,一时半会儿放不下,没奈何,只得自个儿想法子弄钱,如今钱也弄来了,柏氏想反悔也不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闺女把杭州城里的能找到的杂书都弄了回来。
赵蓁算是过足了瘾,但她也没亏待家里人。
家里只有她爹娘知道这事儿,赵莘兄弟俩见她手里钱多都以为母亲偏心,私下又给了一道零花,赵菻打着滚在柏氏面前闹,被他娘揪着耳朵扔出了门。
兄弟俩悲愤不已,早就说爹娘偏心姐姐/妹妹,果然叫他们说对了吧。
赵适笑眯眯道:“就是偏心了,你们有什么说道?”
......还有没有天理了?!
这年头偏心都偏的这么理直气壮吗?
兄弟俩在心里问候了一番老天爷,然后老老实实的回房看书去了。
赵蓁也不是刻意瞒着,只是事关玲珑绣坊,她总不能拿着人家的私事到处说,那兄弟俩嘴上又没个把门儿的,别到时候叫全杭州城的人都知道了。
钱的事儿就这么被偏心的爹娘压下去了,赵莘赵菻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想开了,想不开也没辙,用父亲的话来说,只有女儿才是亲生的,两个儿子是护城河边儿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