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赵蓁也没声张,自己攒了局请温塘来,把事情一说,温塘知道她是知府家的,没立刻拒绝,但也没答应,只说要回去问问父亲的意思。

赵蓁知道这事儿有难处,人家只有那么些东西,给了你,别人怎么办,她便说不急,让他回去跟温老板好好商量。

其实这事儿最大的难处还是玲珑绣坊人手不足,赵蓁一面与温塘交好,一面叫人去打听杭州城里的小秀坊,既然人不够,多找些人就是了,大秀坊的人不好请,小秀坊总能寻到几个好绣娘罢。

赵蓁想的不错,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的那样简单,杭州城里城外的小秀坊不少,但大多都是自家人做的小生意,混个衣食而已,没几个愿意放弃自家生意去大秀坊。这可就让赵蓁犯了难,温塘已经露出拒绝的意思了,这边再走不通,她的第一桶金可就要飞了啊。

冥思苦想了好半天,赵蓁还是决定从小秀坊下手,不愿意走得人占大多数,但也有愿意的,玲珑绣坊声名赫赫,曾是无数绣娘仰望的地方,如今虽然没落了,但秀坊的手艺却没落下,凡是印有“绫罗”二字的绣品,必然是精品中的精品。

就这样,赵蓁扯着玲珑绣坊的大旗,招揽了一批手艺不错的绣娘,她嘴皮子厉害,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重振玲珑绣坊就靠她们了呀,什么未来的姚大家啊,只有她想不到的,没有她不敢说的,连着吹了好几天的牛皮,原本不愿意走的绣娘们也被她鼓舞,一个二个辞别了原来的东家,收拾好包袱就要跟她走,有几个还拉上了一同学艺的师姐妹。

赵蓁好歹还记得自己的“玲珑绣坊少东家”是假的,给绣娘们一人发了一两银子做定钱,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去找了温塘。

温塘险些被她吓出病来!

娘亲啊,孩儿太天真了啊,孩儿单知道知府大人的“侄儿”其实就是女儿,孩儿不知道知府家的姑娘竟然有这样大的本事啊!

用他的名义在外头给秀坊找了十几二十个绣娘,天呐,他长这么大竟然不知道还能这样办事!

温塘惊讶了好一阵儿,连喝了三盏茶才平静下来,然后......委婉的拒绝了赵蓁。

赵蓁急道:“为什么啊,你家需要人,人也来了,干嘛不要啊,那些绣娘我看过的,都是好的,本事虽然比不上你家的,但只要好好□□□□个一年半载的,不会差的。”

“您说不错,那定然是错不了的,但......哎,二爷许是听说过我们家的事,绣坊之所以落到今日这般田地,一则是受了上面的牵连,二则是绣坊里的师傅们被别家挖走了,若只是人走了也就罢了,哪知她们竟不讲道义,把我们家的技法也带了过去。”

温塘也很为难,经历过那件事以后,他父亲轻易不敢再相信别人,宁愿自家少做点生意,也不曾起过招人的念头。

赵蓁点点头:“这个我知道,你们家着实不容易。”

温塘松了口气,幸好这位是个讲道理的,若不然,他就要领家法了。然而还不等他彻底放心,便听见赵蓁道:

“温兄的顾虑也不算错,但你可曾想过,你们家里的人始终有限,如果不招外人,你们家的绣娘只会越来越少,做出来的绣品也随之减少,长此以往,玲珑绣坊的招牌如何得以保存?”

“这......”

“这样,咱们回头看看,玲珑绣坊搬到杭州的第一年,共有绣娘三十一人,每人每年平均能绣出五六个大件儿,小件儿我没算过,但以师傅们的本事,百余件还是能做的,我说的可对?”

温塘点点头:“师傅们都是老手,这个数儿差不离,”他其实有点诧异,十多年前的事儿,这位竟然去查了,看来是有备而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