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另外两家人。
孔家的宅子在赵家另一头。
孔大老爷在翰林院修了几十年书,到如今也才五品,但满京城里谁也不敢小瞧孔家,人家官职虽小,却是曲阜孔氏,圣人之后,皇帝都要给几分面子的。
孔家家风清正,男子清一色的敦厚,女子个顶个的温柔娴淑,但这里头又有个例外,就是孔大老爷的嫡长孙孔尧。
孔尧也是个老实敦厚的人,就是太老实了,被人欺负都不知道还手,有一回被赵蓁碰见了,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英雄救美,哦不,英雄救书生,赵蓁顺手把欺负他的人赶跑了。孔尧这个书呆子也有趣,赵蓁帮了他一回,他就认准了赵蓁,成了继赵家兄弟,季家兄弟之后,又一个被赵蓁的霸气所折服的小少年。
赵蓁想着都是邻居,一块儿玩儿就是了。至于季钰怎么想,那就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最后就是虞家,虞家也是世代的书香人家,他家没别的特点,就是孩子多,不管是虞家的女儿,还是嫁进去的媳妇儿,都特别能生,旁人家的媳妇儿生三四个孩子就算多的了,放在虞家着实算不得什么,虞家的女人,那都是能生五六个的,最厉害的嫁到吴家的五姑太太,足足生了十个,比好些人家几房人加起来都多。
有这么个本事,虞家的姑娘自然是不愁嫁的,基本上一生下来就有人盯着了。虞家也成为全京城姻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人家,内阁,六部,督察院,甚至宗室勋贵里都有虞家姑娘。派系之别,文武之争,在他家面前也只能暂时搁在一边,毕竟能生才是硬道理,没有延续香火的子嗣,爬的再高有什么用,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经历过武宗朝的大臣们更能明白这个道理。
虞家的孩子也爱跟着赵蓁这一伙人一起玩儿,尤其是虞五虞六和虞三姑娘,前者与赵家三兄弟差不多,后者嘛......一言难尽,稍后再说。
赵蓁懂事起就不跟父母住一块儿了,自个儿选了园子后头的一处绣楼住,这地方没有别的好处,只有离正院远这一条深得她心。
怀玉轩六年没住人却丝毫不显寥落,周妈妈一家子留在京城看家,她每日都要来一趟,把怀玉轩打理的跟从前一样,现在赵蓁就轻省了,别的院子里忙的团团转,她这儿把带回来的东西一归置,拍拍手,晃晃悠悠去前院了。
冬葵永远是跟着主子走的,另一个大丫鬟秋梨是个稳重的,留在院子里干剩下的琐碎活路。
赵莘兄弟俩住前院,在杭州时,一大家子人都挤在官邸,两兄弟也就没单独住,这回回来之前柏氏就说过了,把赵莘院子隔壁的小院子分给赵莘,让他自个儿折腾去。
赵菻高兴的一蹦三丈高,他老早就不想跟大哥住了,大哥跟母亲似的,整日管着他,一点都不自在。赵莘也很是满意,倒霉弟弟跟倒霉妹妹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他的克星,趁早滚蛋才好。
兄弟俩心里都嫌弃对方,面上却是十足的兄友弟恭。
“菻哥儿还这样小,是不是该让我这个做兄长的再照顾两年?”
赵菻露出白的晃眼睛的牙齿,笑的一脸可爱:“我也想跟哥哥住,可哥哥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弟弟怎么好打扰您呢?”
柏氏看得好笑:“既然你们兄弟俩这么舍不得,那不如就......”话还没说完,两个小子就变了脸色,赵菻连连摆手道:
“母亲别啊,哥哥年后要考白鹿书院,眼下正是紧要关头,万不可因为我分心的。”
赵莘也道:“菻哥儿都这么大了,也是时候锻炼锻炼,再说离得又不远,抬个腿儿的功夫就到了,我每日都过去看看他,他若是想我了,也可以随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