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赵蓁点点头:“那你自个儿收拾,有什么不会的再来找我,不是你姐我自夸,你出去看看,有谁比我还会收拾院子的?”
“嗯嗯,您说都对......”
赵菻把他姐推到大门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关上了院门,听到门外没声音了,他才叹了一句:
亲娘啊,您到底是吃了什么才生出我姐这样的人啊?!
插屏摆在窗户边,真不怕别人看见了笑话?
赵蓁回了院子,周妈妈和秋梨已经把活儿都做完了,怀玉轩里干净整洁的像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心情一好,赏了全院子一个月的月钱,又叫了人去隔壁几家送东西。
周妈妈却道:“都是奴婢们本分,当不得姑娘的赏,”姑娘家能有几个钱,一个月的月例还不够赏几个丫头的,自家这位又是个手散的,图一时痛快,后半个月可怎么过。
赵蓁摆摆手,大方道:“妈妈别推辞,您劳苦功高,别说一个月月钱,一年的月钱也是应当的,您等着,赶明儿我发达了,直接赏你一套宅子。”
“姑娘说的什么话,奴婢又不等着买米下锅。”
周妈妈自然是拦不住赵蓁的,秋梨拿着钱袋子挨个挨个的给了,没奈何,只能拿着。
等下人们都走了,周妈妈把赵蓁拉到内室,道:“按说这话不该奴婢来说的,您大方是好的,只也不好太大方了,下人有下人的本分,若是干点儿事就要赏,只怕会养出贪心不足的人来。”
赵蓁笑笑:“妈妈说的我都知道,可这不是刚回来么,您这样儿在府里守了这么些年是不是该赏,拖家带口跟着我们来的是不是也该赏?”
“话是这样说......”周妈妈迟疑道:“可您......”
“我知道妈妈想说什么,您别急,我手上还有钱,别的不敢说,怀玉轩里的丫头婆子我还是赏得起的。”
赵蓁没说大话,在杭州那三年,她也不是白往外跑的,起初是为了出去玩儿,玩着玩着就认识不少人,其中一位是玲珑绣坊的少东家温塘,赵蓁本来跟他也不太熟,后来她伯父赵通到杭州来进货,说起了玲珑绣坊。
武宗以前,玲珑绣坊是苏州最大的绣庄,专供宫里的,后来武宗上位,不止宗室和朝臣倒霉,下头的皇商们也遭了池鱼之殃,这玲珑绣坊就是其中之一,上供的差事被别家顶了,一夜之间从皇商沦落成普通商户,还被新皇商挤出了苏州,不得已只能来到杭州落脚。
虽说都是商户,但沾了一个“皇”字,始终还是不同的。
玲珑绣坊虽没了从前的荣光,但他们家的绣品却依旧是最好的,赵通是南北倒货的,玲珑绣坊名气大,东西精致,赵通一直都想跟他家做生意,无奈他家从前是做贡品的,手艺精湛,出产却不多,绣坊里还有一部分绣娘被新皇商挖走了,现在能做出来的绣品,只杭州一地就供不应求,赵通去了好几次也没把生意做成。这回喝了酒一时没忍住就说了几句,被赵蓁听了去。她那会儿花钱厉害,柏氏管的又紧,正想找来钱的路子呢,大伯父就把机会送到她面前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章交代信息量比较大,完了就写感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