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不语,咄咄逼人的气势却降了三分。
“冗官来自科举,每年都要录取三百人,甚至更多。中了进士就得了官,却不一定有实职做事。是这样吧?朝廷的收入,一贯一缗都来自百姓,没为百姓做事,不劳就无收获,可有不对之处?”
“官家,那这些人以何为生?”
“中举前、中进士前,他们又以何为生呢?那些诗赋只能怡情,对实际做事没什么帮助。朕不是从此就不要进士做官了,现在朝廷缺少的是能够做实事的人。朕若是留了他们继续在朝廷虚职实俸,少了一路人哭,最后要多了这天下的百姓一同哭。”
扈三娘停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官员只裁剪了不到三千人,你在这里持笏与朕辩驳。前朝八十万禁军有半数为冗兵,一次裁掉二十余万人,怎不见宰相为他们张目?朕要不把这些冗官、冗兵裁了,国库那里来余钱修汴梁的城墙,增加九边的军力。今年那一百万贯岁币,不必再与金国了。”
李纲当即问道:“官家要与金国宣战么?”
“不是朕要宣战,而是给了也是白给。金灭辽以后就会南下,那岁币是给金国增加了军粮罢了。”
李纲缄默,不再为裁了的官员争辩不休。而那些被迫到太学重新学习的官员,怨忿冲天,开始以母鸡司晨等造谣中伤扈三娘。
吴用将此情上报。
扈三娘烦得咬牙切齿,只吩咐吴用,“皇帝背后骂三声,仅限于百姓。你去太学告诉那些官员,不想参加复试、继续做官的,可以到你那里签字画押,然后离开太学,不予追究。又想做官还想骂皇帝的,让他们回家去做美梦吧。朝廷永不录用。”
第二天一些人离开了太学,更多的人选择。除了做官,没有别的谋生之路啊。
年底将近了,皇宫内的近万名宫女子,除了部分女官,十八岁以上的七千多人,在被扈三娘交给柴夫人考核二个月后,按着年龄、相貌、擅长等被粗暴地划成三等,先是梁山那些未成家的将领挑选娶妻,而后是那些二十五岁以上的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最后是那些识字不过关、战斗力超卓的、很难提升的军卒,还有跟随公孙胜的能工巧匠们,也都得到了娶妻成亲的机会。
成亲的费用就出自那一百万贯的金花岁币。登基大典也出自这笔岁币。
作者有话要说:相关历史:
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
但向太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她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
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但向太后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并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