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 178 章

红楼之金钢指 外乡人 5946 字 9个月前

至于贾琏,贾母此时却是有些个迁怒于他。

果然是个命硬,晦气的。

荣国府派了两对管事夫妇去张府,在贾母心中已经算是极高的规格了。

要知道当初林黛玉她老娘没了,贾家也不过派了几个三等仆妇大老远的去扬州接人呢。

两对管事夫妇在张府门前下了马车,然后一番通报进了张府。在张府的后院看到自家那对坐在廊下的小主子时,都不由的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至于他们四人心中是不是真的这么想的,那就无从知道了。

贾家来人了,自然能够证明元姐儿姐弟的身份。然后就在这会儿功夫,九门提督的人又在张家的柴房发现了一个地窖,又从地窖中找出了被捆成棕子的贾家的下人,于是在人证的帮助下,这对姐弟倒是可以离开了。

离开前,元姐儿转头看向张老太太。看到张老太太一脸怨恨的看着自己时,元姐儿垂下眼眸,对着她伸出三根手指摇了摇头。

她们姐弟才三岁,就算是想要拖她们姐弟下水,也得有人愿意相信和配合。

墙倒众人推。看看今天的局势,张家确定要将所有的路都堵死吗?

再一个,张家的两个小孩子能够逃出去,也都多亏了有她们姐弟在。至于能不能逃掉得看天意,迁怒她们,岂不是恩将仇报。

还有一点,是最最关键的,那就是元姐儿在提醒张老太太,张家的两个小孙子能否不被贾家报复,就看她现在识不识趣了。

看明白了元姐儿的暗示,张老太太倒吸一口凉气。

妖孽

若非妖孽如何这般早慧?

幸好张老太太没将这句话对元姐儿说出来,不然元姐儿很可能会告诉她,自己是那转世的许仙,就等着成打的白蛇来报恩呢。

在张老太太不甘和怨恨中离开了张府,元姐儿顶着余嬷嬷狐疑的眼神,拉着贾琏躲在马车的角落里,像极了一个被吓到的孩子。

只余嬷嬷可不相信元姐儿这副样子,可看了看现在的时间和地点,余嬷嬷只得将到了嘴边的询问压了下去。

等回府找个没人的时间再问吧。

算了,问不问又有什么打紧的。她又不一定非要跟着这姑娘再进那皇宫拼前程。若是这姑娘是块朽木,她还是想办法离了这荣国府再谋个前程是正事。

吃一堑长一智。元姐儿虽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蠢,但吃了这一回的教训,以后到是改了不少先入为主的毛病。

不过元姐儿也通过这件事情,发现了自己有许多许多的不足之处,随即她便将主意打在了余嬷嬷身上。

心中已经想好了,不管是哭的,哄的,求的,一定要得到余嬷嬷的爱护和珍视。就像容嬷嬷爱护皇额娘那般。

那会儿看着跪在不远处的张老太太,元姐儿坐在张府的廊下时,心中充满了后怕。

她想到了王夫人对贾珠的看重,对贾琏的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阴暗心思。

她想到了道貌岸然的贾政,想到了贾慈悲的贾母然后元姐便越发的觉得,她当初真的很二。

多看了几本红楼同人文,便觉得张家多好多好,在张家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一二,仿佛是尽了一份人道主义。可实际上呢

右手握住左手,然后又轻轻的松开。若不是她这份天赋异禀,说不定她与贾琏就死在了她的自作聪明之下。

再看一眼余嬷嬷以及这一次一同陷在张家的贾家下人们。她害得可不只是他们姐弟两条小命。

扪心自问,若是从来一次,知道她与贾琏不会有事,那她会不会救张家那两个六岁的小孩?元姐儿想要摇头,可是这头却怎么也摇不下去。

她知道,若是不危及性命,她是一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然后什么都不做。可若是危及了性命,那她就只能闭上眼睛了。

人心,永远都是那么矛盾和直白。

“姐,姐。”

就在元姐儿感慨红楼果然是鲜血书就的时候,蠢狍子贾琏那颤抖的小声音也传进了元姐儿的耳中。

转过头,元姐儿有些不高兴贾琏打断了她难得悲春伤秋的心情,嘟着个小嘴一脸不悦的看向贾琏。

然后元姐儿就顺着贾琏手指的方向看向了马车后壁。刚看到马车后壁的情况时,整张脸都囧在了那里。

哎呦,我的曹大大,马车壁上咋是一片窟窿眼子呢?

洽巧因事耽误,尚未回宫的七皇子也看到了贾家的马车后背,瞬间脸上也出现了一片茫然。

他看到了啥?他就不应该将轿帘掀起来。

看到这个小跨院,再想想贾珠和贾琏住的厢房,不知情的人都得以为贾母重女轻男。可实际上,却洽洽相反。

孙子将来是要光宗耀祖的,而孙女是可以用来交易兑换的筹码。

这样的待遇,才是最正确的。

要是从小不对小姑娘好一些,卖掉以后又如何打感情牌,让她继续为家族发光发热呢。

贾母请回来的于嬷嬷非常的严厉,元姐儿的年纪又太小,不敢暴露太多。再加上于嬷嬷之所以那么严厉也是受了贾母和王夫人的支持。

贾母想要让于嬷嬷扮红脸,她扮白脸的计划,若是换成真正的小孩子,也许还真的成功了。可惜元姐儿那是带着记忆出生的。

贾母玩的这一套,好多的电视剧和小说里都有演。再加上在贾母跟前呆着的那些日子,在经过了张氏的死以及其他事情的真相洗礼后,贾母在元姐儿心底已经黑透了。

哪怕是扮红脸的于嬷嬷,在元姐儿这里也比贾母更真诚。

不过话说回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元姐儿就是想要翻身农奴把歌唱,也不会暴露自己,让自己处于危险之地的。

所以对于于嬷嬷,元姐儿是乖巧听话,任劳任怨听摆布的。但对于其他人,尤其是贾珠和贾琏这两个小豆丁,元姐儿将自己在旁处受到的压迫都反施在了这俩兄弟身上。

要知道,在正常人的思维里,元姐儿现在所吃的一切苦,那都是为了这俩兄弟,为了给他们保驾护航呢。

在大人面前元姐不敢暴露自己的能力,但小孩子却是最容易听话和恐吓的了。只要一番恐吓,这俩小兄弟便乖乖的听话了。

于嬷嬷一般只管束元姐儿到晚膳前。等到用了晚膳,于嬷嬷便下班了。

若不是为了进宫,元姐儿的课程不会开得这么早,学的东西也不会是那种专门适用宫里的各种生存得宠技能。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等到元姐儿再大一点,这位于嬷嬷就会连元姐晚上就寝的一切事项都管束到位。

此时,趁着还能轻松两年,元姐儿决定来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她将两个兄弟都弄到自己的院子,又打发了丫头婆子只将屋子留给他们三人。

托腮想了想,元姐儿笑眯眯地对着站在她对面的俩个小兄弟说道,“今天我们还玩跳一跳。”

贾珠闻言抿着小嘴,眉头皱得可以夹大葱了。倒是一旁的贾琏,没太多的反应,很乖的将衣服下摆提起来塞到腰带上。然后萌萌哒的转头看堂姐。

堂姐教过他青蛙怎么跳。

“哥,快点。”见贾琏都准备好了,元姐儿对着贾珠扬了扬下巴,不满的催促了一声。

虽然她也是因为闲的无聊,想要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但根本原因还是想要锻炼一下这两个小屁孩的身体。

尤其是贾珠,一看就比贾琏瘦。

虽然比贾琏高,但在元姐儿看来,估计体重也不会重到多少。

贾琏跟元姐儿一起生活,运动量极大,吃得也极多。小小的人,胖呼呼,圆滚滚的。身体一看就是很好的那种。

而贾珠则洽洽相反。

有些个头,整个人却非常的瘦。虽然贾珠的奶娘一直在说贾珠在抽条,可在元姐儿看来,这抽得也太条了。

元姐儿希望贾珠别一天天的死读书,平日里也多运动运动。不然真的有可能像书里写的那样早夭。

且不说留下一对多么不靠谱的父母,只说被他留下孤儿寡母,那日子真是好熬的?

贾家啥地方,几百万的托孤费都能让人家小姑娘感受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方。没爹的贾兰能过啥日子,不用想都能知道一二。

再说说李纨吧。

好好的人偏偏要为他守一辈子的寡,这不是存心祸害人呢嘛。

娶了媳妇,你不好好的保养自己,善待自己和媳妇,早知如此,你就别占着茅坑不那啥呀。

这世上光棍数以万计呢。

与其将来坑人,还不如现在被她坑,也许还能坑出个好身体。

贾珠听到元姐儿的催促声,仍是不想做那种特别没有仪态的动作。在那里磨磨蹭蹭的就是不动弹。

元姐儿见此,走到贾珠身边,直接一手指头捅破他手里拿着的一木匣子。

那可是金丝楠木的小匣子呀。

晚膳后,老太太赏他的呢。

贾珠见此,哪还敢不听话,将小匣子放在一旁的案几上,挑起衣袍下摆学习贾琏的动作半蹲在那里,等着元姐打拍子。

呃应该叫捅铜盆。

元姐儿看着非暴力不合作的贾珠,一副拿他没办法的摇了摇头。

真是的,每次都要来这么一回。

别扭的小屁孩,怎么就是学不乖呢。

╮╭

见这哥俩都准备好了,元姐儿假意走到隔间,背着他们从空间里拿出一个被捅得到处都是手指头的铜盆来。

然后再走回俩兄弟身边,说了一句开始,就一手指头捅进了铜盆里。

只听‘受伤’的铜盆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然后贾珠和贾琏就在原地蹦跶着向前跑跳而去。

之后元姐捅一下,小兄弟俩个就跳一下。一会儿再捅一下,小兄弟俩再往前蹦跶一下。看起来倒是挺无聊的一件事。

可就是这样的无聊的游戏也能锻炼一下两个养尊处优的小孩身体。

元姐儿就像于嬷嬷对她一样,都在心底做了一个教育计划出来。

相较于于嬷嬷的宠妃养成计划,元姐儿的则是生存计划。

现在俩个小少年年纪还小,等到年纪大一些,元姐儿就不会只在晚膳后让他们在屋里蹦跶了。

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学学骑射,再吃点苦。总比将来熬不过贡院强。

古代科举都要在贡院这种地方呆上几天。

在现代的时候,元姐儿曾经参观过贡院。那又小又窄的贡院,让元姐儿觉得世间万物都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