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三年为期

大明之崛起1646 天海山 2364 字 9个月前

三、工业及工匠培养。

1、推行手工业的工艺标准化。

2、取消匠籍,实施技术资格认证和技术等级评定。

3、兴建新型工场,并建立配套工匠技术学堂。

4、建立并推广专利法,各州府设置专利司。

5、根据工业规模,新建格致学府和实验室。朝廷推动格致学普及。

……

四、军制改革。

1、取消军籍、卫所,逐步收缩私人武装规模。

2、新建警察体系,旧式军队逐渐转为警察。

3、兵部改组,推行军区、参谋、后勤体系。

4、推行野战军、地方驻军模式,军警分开。

5、军队职业化。加快军校建设,尽快做到所有军官和主力部队士兵全部出自军校。

6、装备研制、采购标准化,全部采用招标制度。

……

五、促进商业和发展交通运输。

1、完善货币体系,禁止外邦钱币流通。以金银为保,落实纸币信用。

2、将大明货币推广至其他国家,对紧俏物品只收大明钱币。

3、建立银行、保险系统。

4、自商业集中地区起,筹资修建道路,逐步完善路网建设。

……

六、刑部和司法改革。

1、地方行政和司法分开。

2、建立分级上诉制度。

3、改进刑侦系统和警、法独立。

……

七、廉政和锦衣卫改制。

……

杨廷麟看着这份《发展纲要》心潮澎湃,虽然里面大部分内容他都不太明白含义,但他能看出来这是一份极具进取心的革新方案,可见辅政王殿下欲创大明盛世之决心。

实则朱琳渼的发展方案中还有改革税制和改革官员体系两项内容。只是这两者太过敏感,所以他将其单独列出,在外人都能看到的版本中并未收录。

杨廷麟却在这纲要中没看到自己最在意的创收的内容,反而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他肃然拱手道:“殿下,这纲要雄心勃勃,当是开创前年盛世之举。

“然则……殿下说这其中有增加进项之途,但下官愚钝,观此刚要中的修水利、剿海寇、建工坊、兴教育、筑路等诸多内容,这些事情却都是投入极多银两,这收入……”

朱琳渼笑道:“杨阁部此言差矣。

“诸如剿海盗、修路、建工场之类,看似是投钱,实则皆是进项。

“至于修水利,倒是个花钱的项目,但我要的水利并非什么百年工程,挖些小水渠即够使用,甚至有几口井就行。

“哦,你大概不了解土豆、番薯这两种作物,尤其是番薯,沙土地都能长得很好。种三四亩地,依靠肩挑井水就足以灌溉,而产粮却比稻米高出倍。”

杨廷麟对这些不甚明了,仍是本着谨慎的态度道:“殿下,时值国库拮据,下官以为,这减少农户赋税以及增加官员俸禄之举,或可延后……”

朱琳渼心中摇头,加俸、减税以及军队改制和宣教府招员这几件事都是他稳定大明根基的重要举措。

这几项政策针对的便是官员、农民、士子和军人。

在时下的大明,只要这几个群体的人心稳定,坚决地拥护朝廷,那么整个国家就不可能生出什么波澜。他才能顺利推行自己的改革方案。

不过他也没指望杨廷麟能完全明白这份《发展纲要》,若是杨部堂全都理解了,大明也不用他这个后世者来挽救了。

他见杨廷麟还要再劝,心念一动,道:“杨部堂,不如我们打个赌如何?”

“打赌?”

朱琳渼点头道:“以三年为期,三年间你严格落实我的方略,我便保证在这期限内北驱鞑虏,使百姓安居,使库府充盈,使国家强盛,直至万邦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