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掘宝者”科研观测站

高校诡案十三所 赤灵01 2222 字 11个月前

每个科研参测站都配备了大量专业顶级的科研人员,一整套完善的科研设备和充足的后勤保证,让这些人为德国海军取得全面胜利,做一系列违背规律人伦的生化试验和科学研究。就以“掘宝者”气象站来说,它只是德国军队在北极建立的第6个科研观测站。

该站成立于1943年9月,结束工作的时间是1945年9月4日,也就是德国投降后的第4个月。“掘宝者”科研观测站配置了二十七名队员,包括德雷斯上尉、两位空军气象测量员、五位气象学家、七位生化等方面专家、三位无线电操作员、五位助理兼飞行师、四名战士兼厨师。

更让人惊讶的是,“掘宝者”科研观测站最终停止工作的原因,不是该站遭遇盟军的攻击,也不是战败后失去支援,而是该站科研人员误食了被培植异化血污染的北极熊肉。按照笔记本中所记录的,误食者最先出现腿痛、高烧、呕吐的症状,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患者身体各部分出现不明原因的溃烂,还伴有幻听、幻视等现象,最后出现了暴力伤害他人和自己的极端行为。

“掘宝者”科研观测站的负责人,为控制住奄奄一息的误食者,不得已处决了他们。可是,厄运才刚刚开始,培植异化血出现了变异,新生成的病菌带有极强的攻击性,死亡周期极短,还可以空气传播,很快站内其他幸存者纷纷染病,最后全部死在了这所孤岛上。

那时,正好赶上德国战败,“掘宝者”科研观测站和这些工作人员彻底被人们遗忘,这也是所有科研资料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

同时,笔记本中还提到,北极的科研观测站和南极的科研观测站,都接到德国的一项任务,命令他们进行秘密的生化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对一种新型生物,即由鲸鱼和人的基因配对繁殖出来的生物,进行培育观察和驯化实验。但是很快,养在北极科研观测站内的三只生物都相继发生了死亡。

经过“掘宝者”科研观测站的仔细调查后,他们发现该生物死因是不适合北极的环境。因为北极大范围的面积为海洋,海水储热比陆地好,通常最低温度只在-65c左右,气温要比南极高些,而新型生物显然更适应南极极冷的气候,也更贪恋南极地下各种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针对新型生物对矿物质元素有异常敏感的感知,“掘宝者”科研观测站建议南极科学家们,不断尝试改变新型生物的食物链,以便让它们变为嗜血型的食肉类生物,同时还能保持对特定矿物质的敏感,从而帮助到德国寻找更多的海底矿藏和攻击更多的盟军士兵。

笔记本里还绘制了该新型生物的样貌,看上去和2002年发现的nn一模一样。俄罗斯科考队的报告中还提到,他们找到了大量“芒星教”和此科研观测站之间的邮件,信件的内容里多次提到了一些骇世惊俗的人造生物。由此不难知道在二战时期,德国和“芒星教”已经联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化研究,还制造出了很多生化怪物。

科考队从多份资料中得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芒星教”对希特勒为首的党有重大影响,他们和在神秘主义、超自然能量,以及生化科技的结合实验方面均有涉猎。政府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叫“阿南比亚”的研究所,在“芒星教”的指导下,专职从事占星术、古文字、朗基努斯之枪、外星生物科技、南极秘密、传说中神秘生物等事物的研究。

同时,他们还毫无人性地将这些研究成果,不断用在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战俘身上,做了一系列残忍非人道的人体实验。比如令世界震惊的双胞胎实验、骨骼,肌肉和神经移植实验、颅脑损伤的实验、磺胺类药物的实验、毒药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