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掘宝者”科研观测站的仔细调查后,他们发现该生物死因是不适合北极的环境。因为北极大范围的面积为海洋,海水储热比陆地好,通常最低温度只在-65c左右,气温要比南极高些,而新型生物显然更适应南极极冷的气候,也更贪恋南极地下各种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针对新型生物对矿物质元素有异常敏感的感知,“掘宝者”科研观测站建议南极科学家们,不断尝试改变新型生物的食物链,以便让它们变为嗜血型的食肉类生物,同时还能保持对特定矿物质的敏感,从而帮助到德国寻找更多的海底矿藏和攻击更多的盟军士兵。
笔记本里还绘制了该新型生物的样貌,看上去和2002年发现的nn一模一样。俄罗斯科考队的报告中还提到,他们找到了大量“芒星教”和此科研观测站之间的邮件,信件的内容里多次提到了一些骇世惊俗的人造生物。由此不难知道在二战时期,德国和“芒星教”已经联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化研究,还制造出了很多生化怪物。
科考队从多份资料中得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芒星教”对希特勒为首的党有重大影响,他们和在神秘主义、超自然能量,以及生化科技的结合实验方面均有涉猎。政府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叫“阿南比亚”的研究所,在“芒星教”的指导下,专职从事占星术、古文字、朗基努斯之枪、外星生物科技、南极秘密、传说中神秘生物等事物的研究。
同时,他们还毫无人性地将这些研究成果,不断用在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战俘身上,做了一系列残忍非人道的人体实验。比如令世界震惊的双胞胎实验、骨骼,肌肉和神经移植实验、颅脑损伤的实验、磺胺类药物的实验、毒药实验等。
这一份资料是2016年俄罗斯科考队的内部科考报告,封面上还印着翻译过来的红色机密二字,可见十三所搜集情报的厉害。在该报告中,科考队提到了科考过程中的一个惊人发现,那就是他们找到了一处德军的秘密科研观测站遗址,该遗址在历史上被称为“掘宝者”。
这处遗址位于北冰洋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西部,那座非常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亚历山德拉岛上,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科考队在该遗址内,发现了500多件德军遗留下来的物品,从完整的792式的步枪弹、到98k榴弹发射器、裂片迷彩帐篷布、g42机枪,那些常用的军用武器应有尽有。
除了发现大量的德军的武器外,更重要的是另一些发现,即科考队发现了大量的科研设备、气象测量工具、内容详尽的科研资料和数据完整的纸质材料。由于该遗址所处的寒冷天气环境,非常有利于保存物品,所以发现的那些文字材料都保存完好,从中可以查询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七本硬皮笔记本。
这些笔记本的封面上,都清晰可见的印着标志,里面记录的内容更是让所有人惊讶不已。根据笔记本记录的内容,“掘宝者”气象站是一座大型综合科研观测站,它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德国海军收集北冰洋气象信息,为德军潜艇部队在北冰洋地区的活动,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气象情报,并且配合“芒星教”研制新型海洋作战生物,配合德国海军抵抗盟军攻击。
为此,德国军队在该科研观测站周围,修建了很多小型工事,储备了大量的武器和战时物资,用来保卫该基地人员的安全。他们还在整个岛上,分散的建造了一些隐蔽的小营地,即通常所谓的军事掩护体,用来保证该观测站遭遇盟军攻击时,基地的工作人员和实验生物可以安全转移,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救援。
这七本笔记本的主人,正是该科研观测站的主要负责人,军事领队德国军官德雷斯上尉。从他的笔下科考队知道了,从1941年到1945年的五年内,德国军队先后在北极、南极两个地区,秘密建立了25个机密的科研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