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请寿宴

娇花不待嫁 懒人小熙 1598 字 9个月前

这次老夫人六十大寿,秦氏早早的备下寿礼,眼看着芩玉到了说亲的年岁,以苏绍云清水衙门的闲差,恐怕指望不上,还要靠苏府出面张罗才能许个好人家。

其实苏家在姑苏不算大家,可苏老夫人父亲跟着□□皇帝打过天下,后来虽杯酒释兵权封了个没实权的官,好歹也算是开国功臣,到了她这辈,赶上太宗继位,又是一番改朝换代,在朝中的弟弟所幸没被牵连,也就安安稳稳的世袭官位吃着俸禄,是以娘家在京城也算小有势力,这三个儿子在仕途上多少受了荫蔽。

去年她借着京城的关系,将大房长女苏丽珍嫁给判礼部事之子。这门亲事看似普通,明眼人却看得出,苏家这是要往京城走呢。

芩玉自己倒不担心婚事,她今年不过十五,等翻过年也不迟。况且她一个人独惯了,想到自己要跟素未谋面的男子一辈子朝夕相处,心中难免有些排斥。母亲总说她是个清冷性子,别的姑娘家都喜欢扎堆绣花说些女儿家话,她却宁愿自己在书房呆着看些杂书,难得跟堂姐妹聚一起,也只坐着不说话。

她仍记得幼年曾有一次,三房妹妹看上她新买的一对铜铃铛,硬抢了去,她气极推了一把,正被三房婶子看到,上来就是一巴掌。要不是母亲拉着,她怕是要冲过去拼命,这件事闹到老夫人那,自然不会向着这边,到现在都记得当时那句“小户人家来的就是不知教养”,和母亲当时强忍泪水的模样。

自那以后,她便极少在外人面前展露情绪,生怕一个不慎,又给母亲带来是非,慢慢的也就养成了在外冷淡的习惯。可在自己府中,母亲性格温顺,极少发脾气,那些管教下人的事都是芩玉出面,她话不多却做事干脆利落,处理事情也极有分寸,比同龄女子成熟许多。

看着时候不早,她对着镜子最后整理了梳妆,带着小翠去了前厅。那厢秦氏正张罗着下人将寿礼搬到车上,芩玉上前给父亲行了礼,便去母亲身旁帮衬着。这次老夫人过大寿,据说东京2那边也要来不少人道贺,所以各房早早得了风声,花了大心思准备,一来不能礼轻被比下去引着老夫人不满,二来也能结交京城官员对以后仕途有所裨益。

苏绍云倒没那心思,他一向独来独往,不喜官场应酬,这性子父女俩倒是极为相似,不过他心里也打着算盘,这次寿宴姑苏大半官宦人家都要来人,趁机打听着谁家有合适的儿郎,给女儿定门亲事。

他知道自己母亲的脾气,指望她出面给女儿张罗亲事,也只有毫无心机的妻子才会抱有希望,就算老夫人同意,说不定也是拿了芩玉当筹码,换其他两房的仕途罢了,他早做好打算,只要能让女儿幸福,门第倒不是那么重要。

安顿好寿礼,一家人登上马车启程往老宅赶。一路上,秦氏又再三叮嘱芩玉待会跟祖母多说说话,说不定今个老夫人高兴,对这个孙女另眼相看。芩玉听得头疼,忙打断话头,问道:“母亲这次准备的什么寿礼?”

秦氏一笑,说道:“这次老夫人大寿,我特意托你舅舅去南边进货时带了块上等原石回来,找了有名的师傅雕成寿桃。”

芩玉听了,知道母亲又是从私房钱中出的这笔银子,不由心疼这上好的东西怕是要打了水漂。正想着,突然母亲指着她头上说道:“怎么没戴老夫人赏你的那根碧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