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斥候应声,随即转身离去。
这斥候是刘辩的人,正是骑着绝世神驹而来。
刘辩前后共唤出四匹绝世神驹,其中两匹留给斥候,负责传递荆州、益州的消息,一匹留在身边,另一匹送给了哲别。
“主公,先前伏贵人之事,实属在下迫于无奈,还请主公恕罪。”斥候走后,李绩仍旧不忘请罪。
刘辩闻言,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我都说过了,这事不怨你,无须自责。”
刘辩话音落下,忽然想起之前要找他说的事,继而让李绩坐下,开始商讨。
时间流逝,月过柳梢头。
两人谈罢,李绩起身作揖,正准备转身离去,只听外面传来一道急促的询问——
“主公在何处?紧急军报。”
“主公在书房。”
不多时,燕云军卒来到书房外的石阶前,“禀主公,罗将军传来军报。”
刘辩闻言,下意识的看向李绩。
顷刻间,李绩转身门口,命其进来回话。
很快,燕云军卒来到刘辩面前,躬身作揖,随即解下怀中包裹,取出小木盒呈给刘辩。
少顷,刘辩取出朱漆密信,只见上面写有两行字,阅后焚烧。
旁人不知,罗成、魏延与燕云十八骑追击李傕的三千军卒的目的,实际是阻止带回刘协,并不是前去营救。
众所周知,刘辩不见罗成等人归来,才会命高宠、马腾前去救助。
可是,高宠、马腾却是率军自官道两旁,向东搜寻,并且保持一定的行军速度,实际是为了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罗成信中道明,李傕派出去的三千人尽数杀绝,护卫陛下刘协的杨定,此时麾下已不足两千将士,一直与对方保持距离,尚未展开冲突。
待密信燃尽,刘辩写了一封密信,交于燕云军卒,并说:“三日内,务必寻到高宠,让他与罗成汇合,后面的事听罗成的即可。至于马腾……让他在十日后再出潼关。”
“诺。”燕云军卒接过装有密信的小木盒,包裹完好,转身离去。
随着燕云军卒离去,李绩向刘辩拱手作揖。
“五日内,杨奉必定出现在潼关。”刘辩看向李绩,嘴角不自觉的微扬。
……
次日。
刘协东归路上,离开长安的第十四天,清早。
华阴地界,距离潼关不过三十里,某个密林深处。
此时,一身狼狈、蓬头垢面的刘协,正端坐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等待着外出寻找吃食的杨定归来。
由于后面有李傕的追兵,护送刘协东归的杨定不建议走官道,而是走的羊肠小路。
毕竟,如今的长安在李傕的保持下,附近百姓对他惧怕的厉害,即便百姓看见刘协,也必然会为了保全家小,将陛下举报。
刘协面对这样的遭遇也很无奈,可是没办法,他的手下……不,他根本没有手下。
下诏勤王已有一个半月,除了荆州刘辩,也就是刘协的那个兄长弘农王,诺大的九州竟没有一个诸侯来救他。
每每想到此,刘协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然而,即使有一位能力非凡的兄长,可刘协却不愿意面对,毕竟曾做出过对不起刘辩的事。
不多时,身披盔甲的杨定,带着二十余位将士归来。
这时,满面堆笑的杨定,提着一个口袋来到刘协身边,“陛下,陛下您看这是何物?”
顷刻间,刘辩看到口袋中的东西,满是激动的看向杨定,“杨将军不愧是护国良将,到了洛阳,寡人必会重重的赏你!”
殊不知,杨定手中提着的口袋里面,装着的正是栗米。
话说,刘协离开长安的十四天里,几乎从未吃饱过,更没吃过栗米,导致看到栗米的刘辩险些落泪。
很快,杨定将仅有的半斤栗米交给士卒,命他们去给陛下造饭。
就在这时,刘协趁着众人不注意,抬起衣袖拭去眼角泪水。
可几在同时,不远处传来阵阵马嘶,使得杨定与麾下将士警觉大起。
“你们保护陛下,尔等随我来!”杨定吩咐着,随之率领百余人冲出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