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

福贵不想与她说太多,放下碗筷便去粮仓挑了两筐开始发芽的洋芋,竹筐不大,里面的洋芋刚好够下地的。

福贵家统共有两亩田土,一亩种小麦,另一亩种洋芋。麦子收割后紧接着就蓄水插稻苗,用不了多久就是洋芋收成的日子,收完后留五分地种迟水稻,余下的种红薯。每年的红薯和洋芋能养一头大肥猪,而这些产物,除了供他们平日里吃的,大多都用来变换银钱了。

今天的风一直没有停过,断断续续,格外寒冷。五分地的洋芋种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天气的原因,王婶今天干活很是吃力,于她来说,变天就意味着腿疾复发,蹲在地上放洋芋有些难受,便叫福贵从家里弄了个小凳子来,放几块洋芋就挪动一下凳子,如此反复,却也耽搁了不少时间。

福贵力气很大,挖沟埋土全是他一人完成,期间还挑了好几桶粪水,干完这些,已是未时。

王婶还要去镇上替杨琳买些东西,可是腿疼得厉害,走路都困难,最后只得让福贵去置办。

“爹上个月挣了这么多钱吗?”翻开母亲递来的钱袋,一看少说也有三百文铜钱,福贵的眉头皱得紧紧的。

王婶怒道:“你这孩子,今天怎么这么多废话!平时咋不见你这么能说!”说着抡起手边的拐杖就要打他。

福贵灵活地闪到一边,将钱袋收好,又同母亲对了一遍要买的东西,这才换掉沾满泥渍的破衣服往镇上赶去。

下午风势渐小,杨氏让梅丫去灶棚里把那些粮食都搬进了屋子里。这间茅草屋当初只砌了一间,杨氏觉得大,只摆一张木板床太过浪费,趁着还能干些活,便自己砍了些竹子编了张竹席,然后用棕榈皮搓成绳后将竹席在屋中拉开悬挂,四四方方的屋子便被一分为二,里间为卧房,外间则是个小型的堂屋,供着一尊泥菩萨,倒是个像模像样的家。

梅丫只是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趁徐琰睡着后,杨氏头戴棉帽,再穿了厚厚两件衣服,与梅丫一起将灶棚里的东西全部给搬了出来。

油缸里的猪油估摸着还有半斤,喂鸡鸭的米糠也快见底了,瞧着堂屋里这些占地却又所剩无几的东西,杨氏顿觉心底空空的。

数了数竹篮里的蛋,她问道:“梅丫头,今天的鸡蛋捡回来了吗?”

梅丫用力点头回应,她不会数数,指着篮子里的鸡蛋胡乱认了一通,算是报了数。

只有五枚鸡蛋,两枚鸭蛋,吃不了多久的。王婶端来的鸡汤还剩一点残渣,杨氏打算晚上再往里面兑点水,还能吃上一顿,这样就可以省下一枚蛋了。

福贵腿脚利索,很快便从镇上回来了,王婶检查一遍,确认他是买了一包山参花、一匹红布和一匹蓝布后,这才给他找了个背篓塞了进去,又从自家的火炕上取了块熏肉放上,再舀几瓢白米装入袋中,这才吩咐他给送了过来。

福贵赶到的时候,杨氏正在给孩子喂奶,见到他背上的那篓子东西后,年轻的妇人被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