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未有皇女登基的例子,只有一个武曌,勉强能做先例。
纪琳琅在塞北时,无数次郁闷地想:“那群老头子不会让小鱼儿也开个奉震府吧?”冷静一下,又觉得很不可能。
对朝上诸臣来说,明堂上的少女天子不过是一个摆设。这个摆设还算好看,放在那里,也不碍眼。
三年前,蛮族来犯,朝上一群大臣对天子苦苦相劝,说战争劳民伤财。到最后,总是一句话,想让皇帝找蛮族议和。
大夏有的是钱财珠宝,蛮族要和亲公主也不是问题。公主没有,郡主上;郡主都没有,就随便拉一个宫女,封个名号,也能抬进花轿。
这都是前朝玩剩下的把戏,稍一动脑筋,就能想出一大串。
至于百姓的疾苦,“公主”的眼泪,这些人并不在乎。他们说了一大串,引经据典,步步相逼,想让年少的天子点头。他们甚至没有想过,聂华妤会不答应。一个女孩子罢了,如果不是先前的事出了差错,不小心让年纪最幼的八皇子“病逝”,哪还有现在元熙帝的事儿啊。
可九阶之上的少女天子,却不想听从朝臣的苦口劝谏。
那时候,聂华妤只有十五岁。她头戴卷云冠,坐在龙椅上,望着阶下诸人,心中升起难得的勇气。
她看向自己的青梅,问:“纪琳琅——”
诸大臣一顿。
年少的天子,问刚刚接过父亲衣冠的小将军,如果出征北疆,有几成胜算?
诸大臣听完天子的话,起先是惊讶,到后面,一起隐秘地笑起来。
果然是小孩儿啊,这样天真。纪琳琅一介女子之身,又年纪轻轻,真上了沙场,大概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对朝中诸臣来说,怎么解决北疆的十万大军,也是一个问题。那些军队是纪家训出来的,或者说的准确点,是纪琳琅的父亲、昔日的抚远大将军纪怀信训出来的。从前是虎狼之师,现在是心腹大患。
几人对视一眼,就做出决定。既然九阶上的摆设不想要青梅的命,他们也不必为她们担心。纪琳琅要去北疆?好啊,给她带上“有能力”的副手,看她奋力一搏吧。
景成十三年,同样是在夏日里,纪琳琅离开长乐。她抱着必胜的决心,哪怕不把蛮族彻底赶出北疆,也要让他们安分几年,不再屠戮大夏百姓。
年幼的时候,小鱼儿会看着她偷偷抓来的知了,吓得小脸发白,却郑重地承诺,一定不把琳琅姐姐做的坏事告诉母后。纪琳琅看着小公主认真的模样,忍不住逗她:“公主啊,你待我这样好,我拿什么回报?”
年幼的六公主眨一眨眼睛,小声说,先前别家贵女入宫,她听对方说起街上有家人卖糖芋苗,像是极好吃的东西,她想尝尝。
这是小鱼儿第一次向纪琳琅要一样东西,也是最后一次。
等年纪大了,她心慕明堂上的少女,知她活得不易,总想像小时候那样帮帮她、抱抱她。这回小鱼儿又请她帮忙,她怎么能不答应,怎么能不做到。
除去进宫陪聂华妤那几年,纪琳琅完全是在兵营中长大。她在北疆如鱼得水,一群饱饮风雪的汉子知她是纪大将军的女儿,见她舞着一手与大将军一样的枪法,心里就愿意服她。
副将带着“让北疆大军大败一场,军心不齐”的任务来,结果到了地方,完全没有发挥之地。
纪琳琅不信他,自然不会用他。
他眼睁睁看着纪琳琅连摆三天擂台,将所有上擂挑战的人打趴下,心中暗暗心惊。他想着相爷的吩咐,偷偷摸摸,要送信回长乐去。可纪琳琅完全不给他这个机会,第一次上战场,副将就惊了马,成为纪家军与蛮族对战时损命的最高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