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高原行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701 字 10个月前

这里就是后世的京藏高速公路,也就是g6的兰州到西宁段。自己当年自驾去西藏时走过这条路,并且印象深刻。

因为从西宁再往前就是青藏公路了,海拔基本都在四千米以上,非常容易产生高反。这一片区域在后世都人烟稀少,沿途会有上百公里的无人区,没加油站、商店和村落。

放到一千年前,又没有高速路,只能在半山腰沿着驼队和羊群踩出来的小路打转。这里的三百里和平原丘陵地带的三百里真不能同日而语,艰苦状况可想而知。

“从现在开始就不是演习了,全部人员都要进入战斗状态,所有非战斗人员改为乘车前行,花掌柜的驼队在前面开路,苗指挥负责断后。前军携带三具一窝蜂,后军同样是三具,如遇异常不必等我命令可自行处置。记住我的话,一百个陌生人也比不上咱们任何一个人的命金贵,不用确定对方是否有威胁,只要试图靠近并不听阻拦立即射杀。开了杀戒就务求全歼,不需要活口,更不许有人逃走报信,一切后果由本官来承担。另外把每日行军里程降低到三十里,每晚早扎营半个时辰、早上晚拔营半个时辰,夜间营地四周要燃篝火,加派双倍岗哨!”

当所有人马车辆都渡过渡口之后,洪涛把大家集合到一起宣布进入最高警戒,打仗时候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杀人不必问理由和对错,就差把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反动口号喊出来了。

他是真怕啊,在这个破山沟子里,一旦被人缠上就会有数不清的麻烦,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逃跑都找不到路。

“为了陛下、为了大宋!为了陛下、为了大宋!为了陛下、为了大宋!”还没等富姬和苗魁做出反应,那群孩子率先表态了。她们脸上没有畏惧,有也不敢表现出来,那样会被同伴耻笑,被团体排斥。

“……我先去安排人探路……”富姬对这些孩子的变化很不理解,在开封城时她们虽然也不太合群,但每次见到都彬彬有礼,怎么时隔半年多就变成这样了呢。

“……那她们……”苗魁倒是比富姬对这些孩子了解的多一些,毕竟渭桥镇不太大,这些孩子每日也要训练,虽然强度比不上禁军,但刻苦程度真不弱。

至于驸马为何要训练这么多女孩子为国效力,他没法理解。要说驸马有二心在豢养私军吧,这些孩子张嘴就是陛下、闭嘴就是大宋,从来没提过忠心驸马半个字。且看上去绝不是装的,童言无忌嘛。要是大宋将领都这么豢养私军,皇帝做梦都得笑醒。

“每批十人跟随后军,二个时辰一换。她们也算战斗人员,如果连行军都会拖后腿以后还如何战斗?”洪涛比苗魁想象的还狠,居然让这些孩子分批跟随战斗部队,这要是真打起来死伤肯定难免。

“儿童团听令,慈幼局团单双数列队,单数为先、双数为后,渭桥镇团一并遵照,列队!”王大可没觉得这是虐待,反倒很是兴奋,小腰一插,用清脆的嗓音下达着命令。

听到命令的孩子们也没有半分迟疑,踩着小碎步开始列队,很快就排成了四行。相比起来,王大到王十八的队伍排的更快、更整齐,在渭桥镇收容的那些孩子略微慢了一点点。

在儿童团内部已经开始分出派系了,王大她们都出自开封慈幼局,入门较早,有点看不起后来的这些孩子。

而在渭桥镇和长安城里收容的孩子男性比例略高,争强好胜之心也挺强。平日训练时双方就暗中较劲儿,逐渐形成了两个团体,慈幼局团和渭桥镇团。

洪涛对这种拉帮结派的活动不仅不管还假装没看见,有时候甚至故意挑起两个团的争斗,然后在一边看笑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与其让她们把心思一起用到我身上,不如互相消耗,官人也好坐收渔翁之利。”

莲儿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驸马为何故意不管,洪涛回答得很是无耻,他居然也学会了人玩人那一套,并很以为然。

不知道是运气好啊,还是天冷劫道的都没出来,在大山里溜溜转了四天,眼看就要到通川堡了,一个劫道的也没看见。

放牧的牧民倒是见过几波,可是人家一看到这么怪异的队伍不等警告就赶着牛群、羊群先逃之夭夭了,生怕被抢了。

“哎呦我的娘嘞,可算见到平地了,不管有没有匪类,先下去整休几天再走,大人我这脑袋都快胀破了。”

通川堡就在湟水北岸,这里是一块河谷盆地,海拔降低了不少。洪涛自打一发现这块盆地就从车上爬了下来,强忍着头疼也要骑马快走几步。

别人的高原反应都不太重,唯独他不成,每天能入睡的时间不足三个小时,人都快熬成鹰了。再这么走下去,估计到不了安抚使衙门就得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