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宁(中)

家有藏宝 林落风痕 2593 字 10个月前

谢微不理会他,她在窗前的几案旁坐下,目光落在其上摆放的一盆兰草上,略恍惚了一瞬,方才将视线离开,镇定自若地问道:“兄长不去读书,来此处何事?我又何曾说过要你候着了?”

不知怎的,心中有所感,仿佛如此对话,才是这兄妹平日相处之道。

想是兄妹感情深厚,才能如此轻松随意。

谢珩在亲妹子跟前,素来不敢拿大,但也不像畏惧娘老子那样半句话都不敢有,论亲疏远近,感情深浅,一府之中,也就在这妹妹跟前能肆无忌惮地说些心底的话。

当下嬉皮笑脸地凑过来,“是我非要候着妹妹的,可好?母亲与你说了何事?以前你可不会张口闭口就叫我读书的。”当然了,以前这妹子更可恶,直说他读书亦无用,徒然糟蹋笔纸罢了。

想到此节,忍不住辩驳道:“你兄长如今过了县试,也不算是毫无长进之人吧?到外面说起来,也算是个读书人了。”

谢微抬起头,慢条斯理地看了他一眼,浅浅一笑:“敢问读书人,都读过何书?”

谢珩含糊应道:“不过四书五经罢了,还能有何书?”

谢微举目望去,书案之上堆放着几本破旧的书籍,封面上的书名依稀可辨,果然是《大学》《中庸》之类,想是她这位兄长方才带过来的,这才又缓缓看向谢珩,问:“兄长读四书几年了?”

“你又不知不知道,我六岁识字,八岁时府中延请夫子讲学,教的就是四书……”

谢微点头,似笑非笑,十年如一日,真是难能可贵。

谢珩看出妹妹目光中的揶揄,瞅着她苦笑不迭,“八岁读书至今,虽能倒背如流,但其中的学问精深,岂是——”

“岂是什么?”

谢珩的话语嘎然而止,乃是想起来眼前的妹子正是罕见的奇才。八岁时,府中延请夫子讲授四书,彼时年方六岁的妹妹也跟着旁听,只不过一年后,兄妹就再没有一起上学了,因为他这位兄长实在跟不上妹妹的进度。

夫子称赞谢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直言道四书已无可教的了。

若谢珩生在现代,就会知道形容这类人有个专有名词:学霸。

而谢微瞧着他,心中也正想着:她这个兄长,怕不是个学渣。

他方才说了句什么?如今总算是过了县试了?回想先前母女谈心时,谢夫人提到的只字片语,说是她哥哥今年府试未过,府中遍请大儒,却收效甚微,再过两年就及冠了,也不知何时能进入学院成为生员。

谢微大约推断出这时代的科举,可能循的是明朝的制度。

简而言之,考科举先得过童试,童生试分为三场:县试,府试,院试。

通过院试后,成为了生员,也就是秀才后,才有了进入学院乃至国子监的资格,经由各省的岁考、科考,科考成绩名列前茅者,方能取得乡试的资格。

乡试、会试、殿试,这才算是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呢。

十八岁的秀才或许还值得一夸,但才过了童生试第一场、连乡试的考试资格都摸不着边的……骄傲个鬼啊?

谢珩分辩道:“夫子说我的文章大不如往日,疑心我的心思不用在读书上,让我缓两年再去府试,他如何能知以往的破题都是妹妹的手笔。妹妹大才,帮我拟的府试的题目,竟是十中六七,若是如以往那般帮我做了破题,想来今年我就能过府试了。”

也就是说,他妹妹帮他划了考纲,押题中了一半,只因为忙着嫁人,没把解题思路写全了,所以她家兄长才府试不中?

谢微心中呵呵,可把你能耐的,怎不说让你家妹子去代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