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七星山献忠投自成(上)

回到明末当帝王 星星草 2295 字 10个月前

而且李自成在他们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李自成不仅是他们的李闯王,还是他们的大顺皇帝陛下。

李自成来到七星山之后,开始活动了。

他的活动能力是相当强的,很快他的势力从七星山延伸到到九寨县,九寨县的官儿吓的屁滚尿流,挂印封金而逃。

现在从七星山到整个九寨县,超过3000平方公里那一大片地区,都归李自成统治。

这一带多山地形复杂,穷乡僻壤。原来属于大西与大顺的交叉地区,再加上属于破落的明朝西部边境,基本属于无政府状态的三不管地带,当官的三天两头换,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管理本来就混乱,谁上来谁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

李自成占据这里后,赶走了那些贪官,惩处了一些恶霸,开始宣传他的齐国治世思想,带着军队为老百姓办好事,端了这一代的几股小土匪,救济灾民,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另一方面,李自成主要是想以此为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实力,要招募自己的军队,必须得有钱。

钱从哪里来,又不能收老百姓的税,只好抢地主豪强的。因此李自成与附近的地主豪强结成了死仇。

小地主惹不起他,纷纷逃亡,归附大地主,强强合并,修筑寨门,成立团练,地主豪强们也整日操练人马。

但是李自成对付这些团练还绰绰有余,没怎么费事便征服了附近的几座寨子,但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给他们数量和期限,让他们交钱筹粮,这样得了不少钱粮和牲口。

另外李自成还带领军将开荒种地,打算自给自足,渡过难关。

经过几个月的运筹,李自成又招来一千多兵马,加在一块五千余众。

然后命令李过和高一功整日操演兵马。

然后他派出许多名探子,打探朱由崧和张献忠等人的情况,大明和大西的战况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别看他不在现场,夔州之战,凤凰山之战,他知道的一清二楚。朱由崧先收拾李定国,然后将计就计,诈开城门,智取大西京师石门桥一战,大西军元气大伤,紧接大破凤凰山。

逼的张献忠只有投降归顺,从此大西政权跟他的大顺政权一样走到了尽头。

张献忠竟然投降了?兵强马壮大西国这么快就完蛋啦?又一想自己的大顺何尝不是如此快如昙花一现?

可是朱由崧能允许张献忠投降?早在崇祯时代,自己和张献忠反了降,降了反,如果他朱由崧对这些印象不深的话,自己刚刚跟他上演了一出投降后又反水的大戏,他还这么不长记性,竟然还敢相信张敬轩?

不对,以朱由崧之精明,不可能看不透,他张献忠也不会真投降,张献忠恐怕凶多吉少了。

李自成一边感叹对手的强大,一边觉得张献忠可怜,倒反夔州,他甚至有些后悔,这才叫唇亡齿寒。

他和张献忠现在是同命相连,而且都是对方的女婿和老丈人,这样的关系,把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张献忠被困凤凰山期间,李自成甚至想过发兵来救,但是觉得自己这点人马去了也是杯水车薪。

现在老张家算是完了,那么接下来,朱由崧应该把矛头对准他老李家了。

李自成还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想到这里,他立即收缩兵锋,把手下的人马,连同一部分愿意上山的老百姓从九寨县撤回到七星山。

然后加紧修筑工事,七星山已经很险要了,再经军兵这么刻意修筑,除了立陡峭壁的石崖,就是滚木雷石和重兵守把的山道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看山上只有5000兵将,连拥护李自成的老百姓算上,也不到两万人,然而他们把这座山防守的不亚于凤凰山。

李自成整日在山上操练兵马,这一天突然接到报告,说张献忠反出明军大营,带着一支人马往七星山方向来了。

李自成一听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