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七星山献忠投自成(上)

别看他不在现场,夔州之战,凤凰山之战,他知道的一清二楚。朱由崧先收拾李定国,然后将计就计,诈开城门,智取大西京师石门桥一战,大西军元气大伤,紧接大破凤凰山。

逼的张献忠只有投降归顺,从此大西政权跟他的大顺政权一样走到了尽头。

张献忠竟然投降了?兵强马壮大西国这么快就完蛋啦?又一想自己的大顺何尝不是如此快如昙花一现?

可是朱由崧能允许张献忠投降?早在崇祯时代,自己和张献忠反了降,降了反,如果他朱由崧对这些印象不深的话,自己刚刚跟他上演了一出投降后又反水的大戏,他还这么不长记性,竟然还敢相信张敬轩?

不对,以朱由崧之精明,不可能看不透,他张献忠也不会真投降,张献忠恐怕凶多吉少了。

李自成一边感叹对手的强大,一边觉得张献忠可怜,倒反夔州,他甚至有些后悔,这才叫唇亡齿寒。

他和张献忠现在是同命相连,而且都是对方的女婿和老丈人,这样的关系,把两个人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张献忠被困凤凰山期间,李自成甚至想过发兵来救,但是觉得自己这点人马去了也是杯水车薪。

现在老张家算是完了,那么接下来,朱由崧应该把矛头对准他老李家了。

李自成还是比较有战略眼光的,想到这里,他立即收缩兵锋,把手下的人马,连同一部分愿意上山的老百姓从九寨县撤回到七星山。

然后加紧修筑工事,七星山已经很险要了,再经军兵这么刻意修筑,除了立陡峭壁的石崖,就是滚木雷石和重兵守把的山道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看山上只有5000兵将,连拥护李自成的老百姓算上,也不到两万人,然而他们把这座山防守的不亚于凤凰山。

李自成整日在山上操练兵马,这一天突然接到报告,说张献忠反出明军大营,带着一支人马往七星山方向来了。

李自成一听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

几个月之前,让李自成奉旨造反计赚张献忠,现在又让张献忠奉旨造反,到七星山图取李自成,这样奇葩的计策估计也只有他朱由崧敢用。

李自成是傻逼吗?那是叱咤风云的大顺帝王!他用过的计对付张献忠,张献忠现在再用此计来对付他李自成,这样也能奏效?

宋策献、刘肇基满腹狐疑,不止是他们,所有知晓此计明军将士也全都大惑不解了,这也叫计,不如说是让张献忠去白送死。

但是看他们的陛下如此胸有成竹,谁也不敢再多言了,只是在心里不断地划弧。

接下来朱由崧又传下一道旨意,让李定国点兵十万,宋献策为军师,带着张胜张虎,追剿孙可望。

虽然大西政权已经完了,大西治下的地方官纷纷来降,明军将士正在接管这些地方,但是孙可望和王尚礼、汪兆林带着两三万残余逃下凤凰山,占据了九龙山,一路上烧杀抢掠,与土匪无疑。

凤凰山的战事结束之后,朱由崧决定要将剿匪进行到底,毕竟孙可望不是简单人物,加上汪兆林和王尚礼,他们狼狈为奸啸聚山林,为祸一方,久必成患,必须彻底清除大西余孽这一毒瘤。

李定国和宋献策这路人马走后,朱由崧也拔营起寨了,他带着二十万大军由凤凰山往西北方向的七星山而来,与张献忠的这支“叛军”相隔几天的路程。

七星山位于九寨县,离凤凰山超过一千里。

李自成倒反夔州城,也没能救出女儿李纳,纠集残部李过、袁宗第、高一功、刘芳亮、田见秀等四千兵将占据了七星山。

他要学当年在商骆山,十八骑又东山再起了,现在他还有四千人,五员猛将,他完全有东山再起的信心。

到了现在李过、袁宗第、高一功和刘芳亮才知道李自动的真实目的。

这四将与李自成不同,他们是真心实意的归顺朱由崧的,然而到现在知道真相也晚了,他们都被李自成忽悠了。只好既来之,则安之。

特别是李过和高一功,一个是李自成的侄子,一个是李自成的妻弟,尽管他们之间有怨隙,但毕竟是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