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增加赋税的命令下来后,卢父明显的感觉到,周围人生活愈加难了。
这次的冰雹灾对于茶亭镇实际上影响不大,冰雹灾主要影响的,还是正在成长的农作物,茶亭镇的稻谷早已经收了,田地里种的刚播下去的芸苔,不过费了些芸苔种子罢了。
此时他们愈加感谢卢父在察觉到霜冻的时候,通知他们,并教他们如何救治霜灾,不然他们现在就和茶亭镇之外的人一样,陷入绝境。
似的,绝境,在稻谷收成不到往年三分之一的时候,朝廷此时发来增加赋税的命令,那就是将他们往绝路上逼,若不是赵太守让他们割稻种麦,若不是很多人亲眼看到卢家种出亩产三千斤的红薯,官府又答应明年将红薯分给百姓种下,若不是田地里还有土豆,他们只怕真的要和西边那些灾民一样,饿死家中。
这天下的老百姓,最愿意过安生日子的,只要给他们一丁点希望,哪怕还有一丁点希望,他们都会继续老老实实种地。
原本因为稻谷即将丰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的土豆,此时却成了潭州百姓的救命之物,在交完今年的赋税之后,就只能倚靠土豆果腹。
之前从官府买了五斤土豆种子的人,此时都庆幸。
那些只买了两斤和买了五斤,为了银钱又转卖给商户和邻城使者的人,真真肠子都悔青了。
还有不少人去黄花村高地,打听秋红薯的事。
“卢从事,你给老汉一句准话,这秋红薯,到底能不能种?”
就连赵太守都找了卢父来,问他秋红薯的事。
卢父也是直言说:“这个时候种红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红薯收早了,产量过低,收晚了,被冻过之后,影响储藏。
不过这一点在卢家不是问题,卢桢空间是静止的,扔进去,想放多长时间就放多长时间。
*
许是小冰河时期的缘故,这个冬天,比往年都来的更早。
刚九月末,天气就迅速凉了下来。
如果没有那一场冰雹灾,就这冷下来的速度,即使稻子熟了,打下来后也没有足够的阳光将它晒干入仓,这些稻子也是要发芽的。
往年九月份正是潭州百姓去各自分到的永业田,也就是山里打柴的时间,今年因为要收稻子、种冬麦,打柴时间延后。
黄花村的人因为受雹灾影响较小,整个黄花村,包括高地上的人,全都聚集山上,一边打柴,一边捡被冰雹打下来的毛栗、柿子。
毛栗壳遇水即烂,剩下的毛栗米落在地上,有些被蚂蚁、虫子啃食,有些还能吃,不管能吃的,不能吃的,连着毛栗壳一起,通通扫回家。
此时他们连稻草都吃了,又怎会顾及那点被蚂蚁和虫子啃食掉的毛栗?
毛栗壳虽满身是刺,却也是冬季烤火的好材料。
卢父、卢母、吴管家、小桃,全都去山上砍柴,卢桢在家带两个孩子兼做饭洗衣。
山边多狼,卢桢也不敢离开两个孩子,午饭做好后,就由卢母回家取,给卢父他们送去。
有时候是用骡车拉柴回来的吴管家顺便将他们的饭菜带到山上。
每个人都在抓紧时间为过冬做准备,就连卢大嫂都从潭州城赶回来帮忙。
卢父和卢桢都怕这个冬天,比往年都要来得早,他们要在冬季来临之前,砍够整个冬天需要用的柴火。
卢母、小桃、卢大嫂在山上砍草,卢父、吴管家、刘二狗就负责往山下挑,再由骡车、牛车拉回家。
一时间,卢家院子里堆了三个大柴火垛,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木头。
和吴管家他们又开始将之前从山上拖下来的干柴砍成一块一块堆起来。
各家没那么忙的时候,卢父就开始找人来建猪圈,搭鸡棚。
之前卢家红薯田里的红薯藤,除了分给各家的,用来腌制成咸菜的嫩薯藤,老薯藤和叶子都被卢桢收到空间里,可以煮着给猪吃,养鸡仔是打算留着过年吃。
至于养鸭。
此地临近云梦湖,周围多河塘,水生植物多,非常适合养鸭。
眼看连连灾害,大乱将至,卢桢空间里的食物只出不进,卢父打算多养些鸭子,哪怕不吃,腌制了放在空间里,也安心些。
一直到十月份来临,天彻底冷了下来,卢父又带着高地上的人开始收秋土豆。
这次高地上乃至黄花村周边的人家,土豆都种了不少,因为官府会收,他们多的如卢父家,种了三亩地,少的因为土豆种有限,都种了一垄。
卢父家这次光是土豆,又收获了四千多斤,高地上其他人家,也都收获不菲。
这些土豆除了各家自留的几百斤,其余全都卖给了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