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上柱国的标准

帝国的晨辉 硕鼠 2284 字 10个月前

“我的意见是,第一:按歼敌数目——从库夏和之前的奥克战争来看,我们已知的敌人在别人眼里有强有弱,但在我们自己眼里都是不堪一击的弱鸡。”

韩昆说到这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一个个都与有荣焉的样子——每次都轻易取胜,并获得巨大收益的战争,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既然如此,我们也没必要去区分那只弱鸡更弱,那只更强一点,就按敌军动员数目来,累计歼敌50万或100万——这个数字可以再商量,的将领,授予上柱国军衔。”

“这样的话,海军太吃亏了。”皇帝说。

“可以把舰船也算入战果啊,预计一下击沉敌军吨位,折算成战果上报就好了。”

韩昆接着说:

“这里面还有一个比例问题,比如一位将军指挥1000人歼灭10万敌人,与另一位将军指挥1万人歼灭10万敌人,这里面的战果差距还得另外折算。”

“以及,将军的副手们,应该在其中分多少战绩,还得大家再商议一下。”

“有一就有二,第二是什么?”有人问。

“第二吗,看征服的面积和人口,比如说,两百万平方公里算作歼敌10万?征服100万人口算作歼敌10万,这样的,把一切战功都量化一下,统帅们达到标准,就给他上柱国,达不到也别强求。”

这就简单很多了。

最终,内阁商议的结果是,不管敌人强弱,歼敌两百万者,有资格获得上柱国军衔(功劳另算,只作为获得上柱国的标准)。

征服土地、人口、招降外蕃都能转化为歼敌数额,主帅可以获得战果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归其他军官所有。

歼敌数目可以累计,到达200万就能获得上柱国位置。

吏部本来还想把标准定的更高一点,不过韩昆劝说他们:已知世界也就那么大,如果这一代人就把它们全都征服,陆海军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20位新上柱国,然后兵部还能再去打谁?这一代人的上柱国越多,下一代人的上柱国就越少,说不定2、30年后,武人们再也不会有成为上柱国的机会了。

内阁成员们想了想,这确实有道理,于是关于上柱国的标准提案就此通过。

按照这个标准,之前结束的奥克战争,应该产生两位上柱国——前后歼灭奥克兽人和乌尔拉人200万左右,获得土地在160多万平方公里,招降新外蕃500万人口左右。

如果把大森林面积算上,还有1000万平方公里上下,外蕃人口100万,消灭抵抗的敌人20万以上。

按照标准,宗伯风作为后期统帅,分得边墙之战后所有歼敌数目的一半,成为最接近上柱国的华夏帝国将领,再加上在库夏前期的战斗,他将毫无疑问获得一个上柱国位置。

另外一个事实上已经获得了资格的人是李华梅,她在黑海海战中歼灭敌舰150艘左右,而且是单舰作战,没有副手可言,所有歼敌数目都算在她的名下。

再加上这次针对库夏的海战,以及奥克战争中分到她名下的战绩,全都凑起来,只需要今后再获得一点成绩,上柱国就到手了。

第三位离上柱国最近的人是左恒柏,对奥克战争边墙之战前,他是远征军统帅,之后他是副帅,获得的功劳比例较大,但是他现在还在远西驻守,没有参与库夏战争,想要获得上柱国,可能需要等到下一次对付西夷或西狄的新战争。

内阁估计,库夏灭亡后,此次战争的统帅也有资格晋升上柱国,这样,两场获利颇丰的战争加起来,一共产生3个半上柱国(左恒柏算半个),大家都能接受。

皆大欢喜,可喜可贺。

只是,没人想得到,在新大陆的欧扬,此时正在进行一场轻松无比,但战果惊人的战争。

一直到进军特诺奇提特兰城下为止,欧扬手中1000华夏兵不到的核心力量,已经歼灭各族殷地安军队30万以上,招降外蕃600万人口,征服土地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内阁会议制定的上柱国标准,欧扬其实排在左恒柏甚至李华梅前面,距离荣登上柱国只剩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