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日,显然,李慎已经不在乎这道禁令了。
“三哥,与我一同起兵吧!”
李慎很自信,李恪因七年前被御史弹劾,封地由七州降至四州,虽然李恪是兄,但如今兵力不过一万五千人。
而李慎,却有尉迟恭三万、周道务一万五千,加上自己麾下三万,足有七万五千人之多。
而党项人的拥立,实力足以将李恪甩过几条街了。
所以,李慎不怕李恪不答应。
而李恪丝毫没有因为李慎言语的不敬而不快。
“十弟起兵之邀,愚兄当然响应,只是十弟也清楚,愚兄麾下仅一万五千人,况且安州之地民少粮缺,就算响应,也助力不多。”
李慎有些失望,他知道李恪没有说谎,李恪四州封地的实力确实不如他的十一州封地。
不过李慎之所以来,也并非是因为一定要延揽李恪。
他的来意很简单,那就是只要李恪不反对,站在李沐一方就行。
这样,李慎起兵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李恪看着李慎的脸色说道:“十弟放心,愚兄虽然不能助你攻城拔寨,但维护大军后方,帮着运输粮草军械,还是力所能及的。”
李慎闻言大喜,道:“如此就烦劳三哥了,等攻下长安,我一定将三哥的功劳禀报于父皇。到时父皇定会对三哥有重赏。”
李恪谦逊地答道:“那就多谢十弟美言了。”
次日,李慎离开。
李恪静静地坐在书房内。
长史刘范低声问道:“都督不是说要立下滔天大功献于朝廷吗?依属下之见,若是擒下李慎,献于朝廷,便是大功一件。”
李恪轻哼道:“愚蠢。”
“是。”
“擒下李慎,确是功劳,但还不足以让本都督立于朝堂之上。况且,一旦擒下李慎,西南战事就可能发生变故,很有可能会偃旗息鼓,如此一来,本都督所要的大功,从何处去寻?”
“都督英明。”
“传令下去,配合联军,呐喊助威、运送粮草军械,一样都不可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