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硝烟终起鞍镫垂(完)

战国野心家 最后一个名 3444 字 10个月前

禽滑厘便道:“楚王的境遇必是艰难。”

适摇摇头道:“何止是艰难。这一次,三晋与郑合力,楚人必不能抵挡。”

“楚人一次都不能败,只要大败一次,国内必然封君乱起,那些亲近王子定的贵族定然会起兵反抗。”

“楚人能做到一次不败吗?不能。”

“可三晋却可以承受失败。只要王子定还活着,哪怕失败了一次,魏人依旧可以继续组织进攻。”

“魏斯就算死了,他的儿子也不可能出现楚共王死后之乱。秦齐衰落,魏人强横,他们有十年时间,可以不断地南下,利用王子定的继承权来削弱楚国。”

“之前楚王熊当,缘何与我墨家接触?还不是因为我墨家的那些集权于上、废除世卿的道理,是他所喜欢的吗?”

“现如今楚王艰难,就算将来稳住的局面,如今的熊疑就不想变法改革吗?”

“可是,宋楚不同啊!宋君软弱可欺,楚王却终究还有一定的力量。”

“楚王想要对抗贵族封君,除了依靠民众,依靠游士,没有别的办法可行。而民众我们可以宣义,游士我们可以教导,这是我们可以慢慢渗入楚国的办法。”

“宋君弱,国人苦于常年被征伐,贵族混乱,所以可以虚君而实宪,这是宋国的办法。”

“楚国呢?国君想要变法,贵族想要分权,民众希望变革,国君有权,但又无法彻底压制贵族,只能希望民众支持,倾于民众而削公族。”

“楚国败的越厉害,楚王想要变革的想法就越深,我们墨家逐年渗入,就未必在将来采用宋国的办法。”

“比如楚君实君,而贵族和民众共商国事,逐渐提升民众的力量,等到楚王可以完全压制贵族的时候,我们再选下一步的路。”

“若他有利天下之心,则辅。”

“若无……则废!届时能够与他一同反对我们的公族贵族都已削弱,他自己又能支撑多久呢?”

“到时候,楚、宋以及泗水沿岸,皆是墨家控制,就算天下围攻,又能如何?”

“楚国只要控制了郢都,控制了南阳数城,那么楚地精华皆在,就算封君贵族叛乱,我们也可以慢慢清理。”

“至于三晋,则又不一样。”

“魏已变法,国君集权,西河多出游士,墨家难以渗入,就算渗入也不能够利用贵族民众与国君三者之间的矛盾站稳脚跟。”

“但是,他们地处中原,我墨家的铁器、棉布等等,都可以售卖过去,让他们的民众得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东西可以卖的更多,增加我们的力量,又让他们有更多的人在富足之后认同墨家的道理。”

“吸中原才士,货北地金铜,养沛彭二县,培墨家弟子,渗楚国千里。”

“将有一日,以楚宋泗水诸城,安定天下,不仁者诛,不义者伐,未必就做不成。”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适的话,若在别处说出,定会让人胆战心惊,以为癫狂,或斥之为大逆不道,奸佞之心。

只是在这里说出,众人也只是沉默思考适所说这些话中的可行性,并未觉得这算是癫狂。

无非就是选个天子而已,在墨家众人看来算不得什么大事。

如今周天子哪还有什么威严可言,三家分晋,算是周天子权威彻底扫地的开始。

当年晋文公称霸,还要请天子“狩猎”会盟,可没有把周天子逼到这个份儿上。

既然姬姓天子已经被证明无所谓天命,既然当年武王可以伐纣,那么换个别人做天子,那也没什么不可以。

适之前所说的八千义师,看似人数不多,但实际上真若是能达到沛县义师的水准,足以撑起一个宋卫这样的千乘之国。

当年仲尼最是看不惯的,以至于骂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季孙氏,便是靠着五千私兵逐渐自称为君,以为费国。

战国中期,群雄并起,初战国七雄之外,也就剩下了所谓的“泗水十二诸侯“尚存。

这里是大国交战很少被波及的地方,这十二诸侯除了宋、卫,剩余十家的力量远不如现在的沛县,更别说今后。

泗水河畔,八千精锐足以称雄,也足以撑到战国中期。

墨家众人在得到自治的沛县和彭城之后,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论及适的野心,终究是以墨家做一个整体的,而非个人。

莫说他不是巨子,即便他如今就算是巨子,依旧需要七悟害制衡,而且要能讲通“利天下”的道理,也能让墨家“上下同义”而做成这件事。

公造冶看了看适,又看了看墨子,在众人都还沉默的时候,小声道:“巨子,诸位,我觉得适说的有道理。至少没什么错。”

他率先站出来为适站台,墨子闻言微笑,说道:“我没有觉得适的话没有道理。只是,有道理的话,一定是可以做的吗?”

公造冶奇道:“先生不是一直教导我们,要用天志的道理去衡量对错,如有规矩。对的就做,不对的就不做,为什么又说有道理的话未必就是可以做的呢?”

墨子指了指天上的太阳,说道:“若有人说,冬天太冷,让太阳如同夏天一样照射在大地上,那么天就暖和了。另一人说,冬天太冷,不如生一些火,这样就可以暖和了。”

“这两个人的道理,难道不都是对的吗?可是,第一个人的道理纵然对,却做不到啊。”

公造冶闻言一滞,急问道:“先生之意,我墨家学武王伐纣安定天下,选贤人为天子一事,竟然是难以做到的?”

墨子叹了口气,目光又投到适的身上,说道:“适,你的办法可以用在宋国。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墨子所说的相信,不只是相信,更是自己推断之后所得出的答案。

宋国如今已经有了询政院,商丘的民众开始正式参与到国事之中,许多事未必对,可是他们会逐渐成长。

在商讨询政院的种种规矩时,墨家为了不激起贵族的全面反对,做出了巨大的妥协,让贵族垄断着否决权等等特殊权利。

这依旧是一种“贵者恒贵贱者恒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