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殿内父子交流

大汉的光芒 以爱封城 1162 字 10个月前

可听闻彻儿你学那商贾之风,抬价托价,民间一纸难求,你可知会引起多少怨言?为民计,为民劳,如今彻儿你也不与我商量,这愁绪又多了一分。

你只想着自己的收效,你压的下么,你难道认为朕压的了?朕可不会受你这小子的匡骗,如果你仗着自己太子身份,为祸百姓,朕也不会吝啬于大义灭亲!

有些东西还是交出去好,彻儿你是禁不了偷师的,人心逐利,你我尚是如此,假若一人之专利,络绎不绝的洪流之下,还会落得骂名!”

刘启现在只觉得这是和自己儿子聊天,作为人父,他也是第一次这么敞开天窗说亮话。

说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刘彻的思维还局限在现代,现代有完备的体系,汉代可没有,他毕竟年轻,想到的方方面面很少。

那次闹事便可以说明问题了,作为天下共主,事事都仰仗一人之决定,造纸术为皇帝垄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导火索,让汉王室为财所污。

换个角度讲,国库充足并不能说明国力强盛,唯有一样东西可以证明,那便是民富,民富才可以国强,让威名远扬四海。

所以刘彻充实国库的想法本身便不现实,这叫赚自己的钱,与国外交易,民众也受不了益,于国于民又有何用,百姓长此以往,必会产生暴乱。

“父皇,那儿臣是不是应该把造纸术公布出去,为民方便?”刘彻想了许久才开口道。

见儿子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刘启有些高兴,“造纸术公布也得讲求方法,若是直接告知于民,未免会引得豪绅肆意购空原料。”

“那该如何是好?”刘彻发现帝王的深思后,便深知自己有些孩子气,想要依赖于汉景帝。

这或许是因为自己前世是个孤儿吧,做事独来独往,想事不能想到太过长远,刘彻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一个字评!”

“评?怎么个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