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兵的北院大王宜新率兵举火急进,天亮前离得很远就看到涿州城方向烈焰冲天照亮了半边天际。他知道涿州城囤积着伐宋大军数百万担粮草,若是被毁了,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就注定了七八分,因此心里急躁,
为了救下涿州城的粮草,他也顾不得搜索两翼,命令骑兵不要顾惜马力,全速奔驰,队形跑散了也不要紧,只要遇到宋军就发动冲击。这也是辽人常用的战术,先头冲击不胜,后队到达立即发动冲击,这样连续不断的冲击让敌人感到辽军无穷无尽,最终士气崩溃而被打垮。
但是当辽军先头拼命跑到涿州城下时,却发现除了一地死尸外一个宋军也没有。
此时天已经大亮,涿州的辽军见城外没了宋军踪迹也出城探查,与援军会和后竟然发现宋军已经不知所踪。
宜新在奔驰之中接到禀报说涿州的粮草全被焚毁,宋人却失了踪迹,不由大怒,立即命令探马四出寻找宋军。可是斥候探马把涿州周围,主要是以南的方向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宋军踪迹。到中午时分,斥候还遇到了耶律重元派出的两万骑兵,确定东南方向也没有宋人的影子。
辽人的骑兵来到了长城口,发现榷场和隘路中的大火还没有熄灭。他们倒是和翻山从南边过来的辽军遇到了,这才知道宋军就是从长城口过来的。
这时候宜新又接到报告,说昨天易州被宋人赚开城门四处放火给烧成了白地,宋人还在易县周围掠夺了大量马匹然后便不知所踪。这下他手下的将领们都认为既然平原上上找不到宋军,那么宋军必然是钻了山沟了。山路虽然难走,但是毕竟能回到宋境,而且不易被辽国骑兵围堵。
在辽国将领想来,这里是辽国的地盘,宋军就算胆大包天,但是只要不想死,在一击得手之后肯定会立即逃回宋朝境内。宜新立即命令扩大搜做范围,把易州的范围也包括进去。这么一折腾,眼看天就黑了。
这时候才从析津府传来耶律宗真命令,说是上午时分玉河县被数万宋军占领了,宋军大掠玉河。耶律宗真认为宋军有大量骑兵,所以不可轻敌,析津府已经关闭城门随时准备应付宋军攻城。辽主命令宜新率领大军前往玉河围歼宋军。
就在析津府被李不弃搅得乱作一团时,大宋也被李不弃这大胆的行为震动了。
在李不弃出兵两天后,郭逵让信使把李不弃事先写好的札子送往大名府河北经略使司衙门。经略副使韩琦拿起札子只略看几眼便连忙去找经略使兼北京留守夏竦。
夏竦此时正在后厅与几个清客相公团团围坐斗茶,听从人禀报说韩琦来了便让清客们都下去,这才请了韩琦进来。
韩琦一进门施了一礼就说道:“相公,有紧急事。”
夏竦见韩琦一脸严肃,因为是哪里打败了,连忙问:“是什么事?”
韩琦把李不弃的札子递给夏竦说:“李不弃前日率军五千间道往袭长城口,断辽人粮道去了,如今胜败不知。”
夏竦连忙接过札子扫了几眼,只见李不弃这札子写得和遗表似的,主要是表达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他还没哟看完就跌脚道:“这个李不弃,果然是个莽夫,真以为自己是‘飞将军’不成?如此孟浪,他自己死了事小,丧师事大。且他的名气这般大,若是被辽人捉住,再拿来宣扬,必然致我方军士震恐。此乃以国事为儿戏也。这个郭逵也是,不拦着也就罢了,怎得这消息现在才送来?”
平心而论,韩琦是希望李不弃死的。但是作为封疆大吏,他守土有责,在这种时候他倒希望李不弃能够回来。见夏竦仍在跌脚,他忙说:“相公,郭逵说是怕走漏了风声,陷李不弃全军于死地。这话也有道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眼下最紧要的是不让辽人有隙可趁。”
夏竦也是精明强干之人,发泄了一下心里的恐惧情绪便问:“稚圭有何良策?”
韩琦说:“现在还没有李不弃兵败的消息,我们却要把李不弃去袭击长城口的消息尽快宣扬得尽人皆知,大力褒扬李不弃为国家取义成仁的行为,鼓舞士气。即使李不弃将来陷于辽人或兵败身死,士兵只会感于李不弃义举奋勇杀敌。而且万一李不弃真的能截断辽人粮道一段时间,那么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夏竦也想明白过来,眼睛亮了起来:“稚圭说得是正理。如此便立即晓谕全军。”
韩琦眼神一闪:“同时,下官以为此事还要急报官家。对李不弃还要多加褒扬之词。”
夏竦一听就明白了,韩琦这是要让两人避嫌啊。他和韩琦在陕西的往事上和李不弃都算是有仇,现在李不弃孤军深入去抄辽人后路,不知道的人说不定还会以为是他们两人搞得鬼——国初,潘美把杨业失陷在辽国可是背了好大的骂名,至今翻不过身来,那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他对韩琦的建议欣然采纳,立即亲自写了奏章连同李不弃的札子一同八百里加急送往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