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汤若望

“老先生,我这是为你好,如果你执意回京去为东虏效命,那清国灭亡之后我会让所有传教士彻底消失在东方!你不妨留下来看看我是不是说大话。”

李元利不等汤若望答话,便对旁边的栓柱道:“就在旁边安排住的地方,再派几个人来照顾老先生的起居,务必要精细不得马虎。”

栓柱会意地出了门,汤若望气得心慌,但却无可奈何,自己送上门来却又怪得了谁?想到这儿他不由得有些后悔。

当初福临派人到南方来议和时,满汉官员全都推三阻四,人人都知道这是桩要命的差事,但鳌拜全军覆没,广东也是危急,不议和根本就撑不住,因此才强行派了家在京城的蒋赫德来长沙。

而汤若望则纯粹是自愿来的,他原以为这是趟轻松差事,谁知道李元利竟然如此蛮不讲理,不但将蒋赫德抓了起来,而且还不让他回京!

不管愿不愿意他现在都没有选择的余地,李元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够代替他的老师,岂会轻易放他离开?

其实对于来自遥远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汤若望来说,身在何地、为何人做事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就算当初接受满清钦天监监正这个官职,也只是为了方便传教而已。

…………………………

“岂有此理!”已经被改为西宁王府的高州旧府衙内,李定国须发怒张,大发雷霆。

“王爷息怒啊!您刚刚大病初愈,切不可忧愤过度啊!”亲兵部将李泌连忙扶他坐下劝慰道。

自四月大军进了高州后,李定国因为水土不服,加上又受了风寒,一病不起,经军中医士悉心调理,直到八月才算痊愈,但身子仍然十分虚弱。

他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去信和郑成功商议合兵攻打广州,但直到大军进入高州之后也没有收到郑成功的回信,于是在四月又派了人去厦门再次联络。这一去就是四个月,今天信使回来,带来的消息却令他再也压制不住胸中怒火!

原来李定国派出的使者到达厦门时,郑成功正同鞑子“和议”!他惟恐使者返回后泄漏消息,便将来使稽留于厦门,一直拖到现在才放他回来复命,还带来了他写的一封书信。

“郑贼可恨!”李定国坐在椅子上,仍然气得不住喘息,“张侯(定西侯张名振)北上江、浙,与他何干?他竟然恬不知耻地说是他所遣!”

激愤之下,他竟然直呼郑成功为“郑贼”,可见李定国心中是何等愤恨!

“你们看看。”他将书案上的信纸拿起来递给了总兵马思良,“郑贼既然应允派遣水、陆大军入粤攻潮、惠二府,却连出师日期也未坦诚相告,这不是虚与委蛇是甚么?”

马思良接过信来一看,果然满纸皆是模棱两可的话语,很轻易就能看出郑氏根本无心出兵合攻广州。

“王爷,如今我大军加上两广义军,也逾十万之众,便是郑氏不来,攻打广州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总兵王道亨看完了信,一边将信纸传给周金汤一边说道。

李定国叹了口气道:“非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光凭咱们一己之力,要想拿下广州,实在是难!”

“欲取粤地,关键在于新会,然而新会水道纵横,为五羊南面重镇,我军虽有广东义师水军接应,却完全没有把握在该地击溃鞑子!但若是郑氏率主力相助,即可大功告成!”

“可恨郑贼,虚奉永历正溯,却不以君命为意,引大军于旁观望,欲获渔人之利!”

周金汤不一会也看完了信道:“王爷,吴子圣所部会同广东义师攻打新会,迄今也两月有余,然而屡攻不克,士气低靡,如今郑氏又不发兵,此非长久之计啊!”

“我岂不知?”李定国站起身来负手道:“先前遣吴子圣为先锋攻新会,只是因我卧病在床,又要于高州等地筹集粮草物资,才不得已而为之,现我已愈,自当亲率大军前往新会。”

“新会乃五羊锁钥,只要将它攻破,省城自可一鼓而下,为今之计,须得合兵新会,毕其功于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