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丹绝对不能容忍的。
其实历史上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悼襄王也搞过这么一套制衡,只不过赵悼襄王的手段不到家,导致廉颇最终出走魏国,可以说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牢记以史为镜四个字的赵丹自然是不会重走失败的老路。
历史上的廉颇之所以出走,是因为赵悼襄王想要用乐乘来取代廉颇的大将军职位,让廉颇当不成这军方第一人,廉颇这才愤然反出赵国的。
所以赵丹这次的手段就很简单,你廉颇就继续当你的大将军,当你的赵国总司令和军方老大,没问题,寡人一点意见都没有。
但俗话说得好,做人要懂得投桃报李,既然你廉颇都是老大了,寡人封个副总司令和军方二号人物你总不可能有意见了吧?
如此一来,一个初步的制衡态势就形成了。
这其实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帝王权术了。
不过即便如此,韩非能够一下子就猜出了赵丹的心思,还是让赵丹忍不住心里有点感慨。
赵丹可是穿越者,身具两世的记忆,因此对于这种权术才这么娴熟,但是韩非不过是一个不得宠的韩国公子,却能够通过自己的琢磨一下子就看出这里面的道道,这就很不容易了。
这小子,果然不亏是号称集法家之法、术、势三者之长于一体的超级大牛啊。
赵丹一时兴起,突然想要继续考上韩非一考。
于是赵丹便继续问道:“韩非,以汝之见,寡人这制衡之术如何,可还有提升的余地?”
韩非又想了一会,然后才开口答道:“大王,以臣看、看来,大王之手段妙、妙则妙矣,但却仍有一、一处尚可补全。”
“哦?”赵丹眉头一扬,略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韩非:“那么以汝之见,寡人应当如何补全?”
韩非道:“南军中郎将乐、乐乘此人素来对大、大王极为忠心,若、若是等到乐乘立功之际,大、大王或许应当考、考虑令乐乘亦有参、参加廷议,商议国、国家大事之权。”
赵丹楞了一下,半晌过后才一拍大腿,哈哈大笑。
“秒,秒啊!”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连串的好消息接连传来。
乐间果然并没有吹牛,在离开了邯郸之后就率领着几名亲随日夜兼程的赶到了前线,凭借着一副如簧巧舌以及大把大把升官发财的承诺成功的笼络住了被俘虏的那些燕国中高级将领和军官。
笼络住了这些带兵的将领和军官,实际上也就笼络住了这十万燕军。
于是乎这十万燕军除了极少数的死忠分子之外,大部分人都摇身一变,从俘虏变成了匡扶燕国社稷,誓要推翻燕国伪王姬安的正义之师。
当燕后母子随后赶到的时候,十万燕军出营十里恭迎太后和燕王轲的情形,从胡衣卫密探们呈上来到赵丹面前的密报来看那是相当壮观的。
局势转变至此,谁胜谁负几乎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了。
于是燕国境内那些墙头草们纷纷作出了选择,几乎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大半个燕国纷纷改期易帜,成为了燕太后和燕王安的忠实拥趸。
庞煖率领着将近三十万赵齐燕联军一同北上,将公子安和荣蚠的最后一个据点、燕国下都武阳给团团包围住了。
在被围困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武阳城之中的几十名燕国大臣联手密谋,在一个晚上同时打开了宫城和郭城的城门,恭迎三国联军和太后、燕王轲入城。
荣蚠战死,伪王姬安自杀身亡,这场关于争位的战争就此落下了序幕。
赵丹看着面前的密报连连点头,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笑容。
要知道在这一场战争之中,赵国可是大有收获的。
首先,扶立了燕王轲,解除了一个后顾之患。
其次,在这场战争之后,原本被因为傅豹等人叛变而归入燕国的武垣城也再度回到了赵国的手中。
最后,由于赵军事实上承担了最关键的作战任务,因此齐王建也非常识趣的将三百里土地之中最肥沃的一百里地,也就是葛城割让给了赵国。
仔细算算的话,这一仗其实还真是挺赚的啊。
赵丹放下了手中的战报,对着面前的庞煖笑道:“庞将军此次领兵得胜,为寡人和赵国立下了大功,寡人便封汝为上卿,升汝官职为大司马,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下,凡军国大事皆可列席参加廷议。”
庞煖是赵丹命人快马召回的。
由于这一次出战的部队大部分是北方五郡的边军,因此回到赵国境内之后就解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两万中央军,让他们慢慢行军回归邯郸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