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骚乱

善战之宋 九龄不重名 2241 字 10个月前

宋真宗赵恒看着在他面前哭着泪人的赵灵儿,任凭他如何解释也听不进去,他知道,这个他最喜爱的女儿,眼光挑剔的公主,恐怕是真的喜欢上了王靖,无奈之下,他只好将王靖诈死的这件事合盘说了出来,同时还有他之前选定王靖作为她驸马的这件事,并嘱咐她对这件事一定要保守秘密。

“父皇,您是说你给我选定的驸马是王靖,而且他早就知道?”赵灵儿擦了擦眼泪,肩头还在不停的抽搐着。

赵恒有些奇怪,“是啊,这也是朕同意让他进使团的理由啊,怎么他没和你提起吗?朕的本意是此去辽国这么远的距离,正好给你们两个人机会互相沟通一下感情,可朕却没料到最后他却和那个辽公主大婚了,而且他好像还和朕提起说是你怂恿他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赵灵儿:“……”

“父皇,您怎么没有杀了这个混蛋!”

“可是刚才你还不是因为误会他被父皇杀了准备要和朕拼命吗?”

“现在我改变主意了,父皇,请您立刻下命令,把这个混蛋给我抓回来,不不……那样简直太便宜他了,我看直接乱刀砍死,五马分尸,暴尸荒野,扔到乱葬岗去喂野狗……”

“……”

……

……

继赵灵儿离开之后,时隔半个多月,远在成都府路的寿春郡王赵祯也托人前来汴京城询问赵恒,信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父皇,儿臣听闻王靖被杨家军在雁门关截杀,不知是否为实?”

赵恒皱着眉头,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提起笔来在来信的下角写了几个字,又让人把信交给了来人。

一只灰白相间的鹞鹰扑腾着翅膀从汴京城中飞出,展开双翅翱翔在天空,历经多曰,最终落到了成都府内。

寿春郡王赵祯接过回信看过之后,久久无语,神情越发的落寞,赵恒的回信也很简洁。

“世上已无王靖此人。”

……

尽管宋真宗赵恒已经下令严禁军中内部严禁讨论王靖这件事,但始终纸中包不住火,不但最后没有起到预先的效果,反而越是这样,越是激发起了其他人对这件事情的好奇心,继续引发了各种关注。

三个月后,事件被进一步的扩散,几乎整个大宋的民众都知道了——大宋曾经有一个才二十多岁的青年,竟然是靠着他立下了那些战功一点点的逐步登上国公之位,登上权力之巅。

一时间,王靖已然成为了所有书生心中的偶像,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已经反应过来的各州府百姓和书生门对赵恒的声讨——这不是无耻,这简直就是无耻,很多人举着条幅在大街上游行示威,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标语,

“当世赵匡胤,旷古奇冤案,王大人,请一路走好。”

“一代绝世昏君,自毁社稷栋梁,昏君,你欠我们一个说法。”

“天理昭昭终不改,一缕清魂恨不公。”

……

各州府的声讨声势越来越浩大,在某些人的煽动下,渐渐演变成了局部的骚乱,甚至一些地区已经有人开始冲击各州府官衙,向当地衙门前投掷石块,场面越来越混乱,这是朝廷方面所没有想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