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骚乱

善战之宋 九龄不重名 2241 字 10个月前

“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銮金龙椅上传了出来,一些朝臣忽然抬起头来,脸上带着极为惊讶的表情,他们看着宋真宗赵恒正捂住嘴不停的咳嗽,脸憋得通红,过了好一会才把颤抖的手移开,重新恢复了神色。

一直以身体硬朗著称的赵恒,竟然得了病了?

赵恒仍然稳稳的坐在上面,但在众人眼中,此时的他,却更像一个已近迟暮的老人。

是了,原本赵恒已经年逾六旬,本来就是一名老人,只不过他多年的勤于执政和雷厉风行的气质,给人留下永远不会疲倦的印象罢了。

而这时,大殿之中再次回响起了赵恒洪亮的声音。

“朕于二十四岁登基,勤勉于朝政至今已经四十载有余,自问这一生为大宋所付出,后世就算不会评价朕之功,朕之过也足以抵朕的所有过失,朕很自豪,在朕执政的这些年,大宋帝国拥有像曹彬、杨继业、李沆、吕蒙正这样的国家栋梁,还有已经逝去的那些忠烈之士,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大宋繁荣昌盛的局面,就算是朕现在合上眼睛,也足以告慰列祖列宗和整个大宋的子民们,即便是将九五之尊之位传给下一位的世子,朕也可以自豪的告诉他,朕,留给你的是一个大好的锦绣江山……”

赵恒说到这里,神情中流露出一种从未展示过的自豪,而大厅内曹彬等人听着他的讲话,也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没错,从赵恒登基以来,位于四面受敌的大宋便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西部收复成都府路,西部结交吐蕃诸部,抗击北辽,又在西北部抵制住了西夏的骚扰,同时还中央集权,现在的大宋,有着历代大宋帝王最梦想的开局,仅凭这一功绩便是他人无可比拟的。

“王靖此人,虽然能力出众,也为朝廷立下数次战功,但他却欲勾结他人,意图谋我大宋之基业,不幸阴谋败露,被朕觉察,才仓促出逃,他今天的下场,乃是他咎由自取,朕就是想用他的例子来告诉天下人,阴谋篡国者,人人得以诛之,同情者,与竖子同罪。”

同情者,与竖子同罪……

听到赵恒的话,这些本来还准备发一些牢骚的那些朝臣,心中暗自一惊,看来赵恒已经决定用强硬的手段解决此事了。

“那么……谁现在还认为王靖这种逆贼不该死的话,就留在这里,若没什么什么事,就退下吧。”

赵恒眼光扫过了面前的这些朝廷中的众臣,他的眼神夹杂着一丝冰冷着漠视,他心里很清楚,今天如果不摆平此事的话,那么说不准过不了多久,雁门关的杨延昭肯定会过来问询,成都府路的寿春郡王会过来问询、还有应州的裴定方、新州的狄青……

这一算算,整个朝廷竟然有如此多的人都和王靖有交情——王靖杀死一万次也是应该的。

……

打发了这些群情激昂的众臣,赵恒便让人把面前的这个头颅处理掉,头颅虽然面孔和王靖基本一样,但赵恒知道这肯定是用某个不知名的死囚犯的头颅易容改装的。

而在这之前,金国派来的使者也已经先来一步,确认为是王靖之后便先行离开了。

赵恒知道,在过一段时间,金国的粮食便会运送抵达,而大宋的粮食危机也算是真正的解除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几乎是在这些朝臣离开不久,才回到公主府的赵灵儿得到了消息,立刻飞快的赶了过来。

在见到她的父皇赵恒之后,还没有说几句话,便已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场面一度失控。

用她的话来讲,以她对王靖这段时间的了解,王靖绝对是一个为了朝廷和民族大义不考虑个人安危的人,她至今脑海中还能很清晰的想起在塞北面对辽国士兵重重包围时,王靖义正言辞的对她说过的那句话,“公主殿下,一切要以国事为重啊。”

更何况,王靖若是藏有私心,他便不会不顾个人的幸福,为了大宋,含泪娶那个他根本就不爱的耶律奥古公主。

同时她还列举了就是因为奥古公主这件事,才最终争取到了辽国的这批支援粮食。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为了大宋,连生命和终生幸福都可以不要的这么一个人,怎么可能会谋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