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机枪发展史

帝国海权 星光破裂 1651 字 10个月前

更重要的是,这款轻机枪在零部件上和重机枪完全一致,只需要拆装3个部件就可以实现两种枪型的转换,而重机枪型号上用于安装在三脚架上的部件被取消,由三脚架上的适配器来完成枪身的固定。

如此一来,在大规模生产上,新枪有着绝对的优势,而15kg的重量,陆军也表示可以接受,因此两款机枪被陆军选中,分别命名为g3和g4。

不过在战争中,随着战争的扩大,前线对机枪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g4被进一步简化生产,原本做工复杂的木质枪托被取消,而改用钢管+弧形托板的设计。简化了工艺,还与此同时减轻了1kg的重量。

虽然g4勉强可以满足一线部队的使用,但是特殊部队依然对g4怨声载道。

首先g4基本只能卧姿射击,其结构对握持行进非常不友好,而且行进间射击也十分的困难,后座力太强也影响了射击精度,一线部队由于火力压制任务对此不敏感,但对特殊部队来说却显得十分致命。

因此hk公司调整了扳机和握把的位置,并且在前段安装了木制护木,并且安装枪口制退器来降低后座力,这款机枪被特殊部队采用后并命名为g15。

当然,g15依然只是应急产品,相比于g4战时生产版,它的重量不减反增,15kg对特殊部队来说难以接受,不过德国方面在战时也没有太多的精力研发新机枪了。

直到战后,一二战的间战时期,德国陆军才开始反思一战中陆军轻兵器使用的经验教训。

而由于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开始列装,德国陆军终于找到了解决重量的办法。

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机枪被定义为轻机枪,而使用全威力弹的机枪则被重新定义为通用机枪。

hk公司在对g15战时使用的反馈信息上,决定在沿用自动原理的情况下对内部结构进行了全新设计,新枪的质量得到了降低,全枪12kg的重量也被陆军所接受,新枪被德国陆军作为标准通用机枪采用,命名为g34,并且以此型号衍生出车载航空用型号。

而使用中间威力弹的型号则考虑到步兵的使用情况,大量运用塑料部件和铝合金部件进行减重,不过由于研发时间与g34同步,因此班用机枪也大量借鉴了g34的设计成果。因此最初的原型枪极像缩小了的g34。不过再一系列改动后最终定型的班用机枪在外观上和g34有着较大的差别,而班用机枪型号被采用后,被命名为g36

而此后德国陆军的机枪体系基本定型,而g34和g36虽然在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经过多次改进,但是依然作为值得信赖的武器而被德国陆军一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