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经济带头人的商人阶级,在地主阶级的无情打压下,就此沦为了路人甲,成为了华夏历史上一个颇为尴尬的角色。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商人一直作为地主阶级的附庸存在,而丧失了自主权。
在华夏历史上,激烈的文武之争一直存在,经过数次较量后,地主阶级文人终于在明朝,取得了朝堂与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当掌握了生杀大权后,文人对于商人的各种抹黑,也在此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文人感叹“无敌才是最寂寞”之时,不可抑制的商业洪流终于到来。商人们又一次被历史推上了前台,文人依然不以为意,他们认为商人将永远依附自己,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和空间。
但文人远远低估了,商人被压抑上千年后,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和能量。恰在此时,努尔哈赤给了明朝商人这个机会。于是,商人撕掉了最后的防线,彻底而忘我地投入了挖明朝墙角的行列,至死不渝!!而范永斗,就是其中的八大杰出青年之首。
………………………………………………………………………………………
此时的朱由校正是面临两难选择,杀了他们,固然一了百了,但明朝也完了;不杀他们,明朝会被这些人抽筋去皮,死得更痛苦。
朱由校建立科学院的初衷之一,便是想借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虹吸效应,达到集中资源暂时掌控商人的目的。可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前提,必须有自己的商业力量。南直隶的商人根本靠不住,难不成,要和这个范永斗合作?呕,先吐一会儿再说…
王允儿见到朱由校看着范永斗,脸上一直阴晴不定。暗想到:这范永斗财大势大,要是大公子把建设科学院的事情交给他的话,可就没我王家什么事了。以前一直是哥哥姐姐照顾我,这次我说什么也得帮助他们。小女子也认得财大势大之人。
“大公子,奴家想起一件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王允儿道。
朱由校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说。”小姑娘家家的就是屁事多,没见本公子正在伤春悲秋?
“大公子,此次建设科学院所需费用定是不菲,单靠王家恐怕难以为继,奴家在代王府认识一个商人,其家巨富。不知可否引其一起参与?”
“额,这个由你们王家自行决定,本公子不干预。”
“大公子,您就不想见见他?他与代王可是关系匪浅。”
代王?怎么又是代王。嗯,借此机会多多了解一些事情,也是好的。我倒要看看,这个代王是怎么做生意的,以后收拾起其他藩王来,也好得心应手。想到此处,朱由校扬起了嘴角:“好啊,那就见上一面。”
(注1:董仲舒并未向汉武帝提出过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在《董仲舒传》中,也只是称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自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而与他同时代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则从未承认并使用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