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冯大昌又笑着道:“我们的银行一旦开业,这几个城市里的钱庄可能都要纷纷关门了。
王越挥手道:“你尽管放心大胆的地去做,有任何麻烦自有本官处理。”
“是,小的明白!”冯大昌道。
银行已经开设了存贷款业务,存款利息为一年息年百分之五,三年息百分之八。这个利息并不高,这是王越参考后世建国后存款利息高达百分之十二而制定的,银行新设需要吸引存款。
为什么说银行开业后,钱庄可能要纷纷关门呢??
因为钱庄吸收存款是要收费的,而且费用不低。银行存款利息太高了,他们玩不转,毕竟银行财力雄厚,玩的起。城的贷款利息也很低,一年息仅仅百分之十二,而钱庄的利息百分之二十就算友情价了,熟人才可以。另外银行还办理汇兑业务,在开设银行的几个城市之间,都能够自由汇兑。
江南这边就是从商税、报纸、银行和贸易公司入手,有什么其他要补充的,后续再定。作为应天巡抚,民政方面王越短期内还不打算有所动作。明朝最大的问题不是腐败,而且财政,解决了财政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大部分问题。
接着是报社在南京的临时负责人冒襄,介绍南京这边报社的工作。冒襄在江南文人圈子里还是小有名气的,所以江南分社派他在南京收集该地区的投稿和新闻搜集,为此还给他配备了几个新闻记者。
南京已经晴朗,天气比较炎热。开完会后,王越弄了张躺椅就在竹林里的小亭内乘凉,顺便休憩了一会儿。
但是他一睁开眼,李雪珠就拿出一大堆请柬给他看。有魏国公的,有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的,有南京六部等官员的等等。
王越近期很忙,没多少时间应酬,礼貌起见,还是见了见魏国公徐弘基和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其他人的都给推了,要商量城商品的事情,王越都交给了张忠。
李传新陪着笑道:“司令,南京购房不易呀,也只有此处的房子更适合司令居住。”
其实应天巡抚在南京是有衙属的,万历二年(一五七四年)应天巡抚由南京迁至句容。
万历三十一年(一六零三年),因苏州发生生员和市民之变,兼因苏州日益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地位,应天巡抚又由句容迁驻苏州。
南京的衙属一直保留,但格局太小,年久失修,所以那地方王越准备改造成南京的城管总部。
这是个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宅院,占地八九亩,七进的院落。面积不算太大,却处处透露出主人的用心仿佛一座小型的园林。
江南宅邸,石径蜿蜒,一步一景。莲花池、藏书阁、竹林、凉亭、九曲回廊,甚至还有一个石舫船立在不小的莲花水池中,和碧绿的池水相映成趣。
和南方大多数人家一样,为了增加使用面积,这栋宅子的房屋大多是阁楼形式的,因此也是房屋众多。
据李传新介绍,这个宅子的主人姓郝,祖上也是做过巡抚的。本来人家也没打算卖这个宅子,只是听说京里的城来人要购置房产,于是就邀请贸易公司的人去他府上谈谈合作城商品的事。
李传新听说这家的宅子面积不小,就跟过来看看,立刻就相中了。
在南京这些天,李传新和贸易公司的人已经打听清楚行情了。于是开价五千两,外带两箱镜子。郝员外看过镜子之后,二话不说,只带了自己的爱妾玲儿便上车走了,家里啥都没带,丫鬟下人的全都给留下了。
原来这宅子是郝员外用来养小妾的,这个宅子最多就值六七千两,毕竟现在不是后世,明朝的北京城里八十两就能买个四合院了。
那些镜子的价值起码都要两万两了,人家郝员外也怕李传新他们反悔呀。
郝家留下的那些丫鬟婆子,王越决定继续使用他们,毕竟这些人和苏州巡抚衙门里的那些人性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