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丙魏有声(三)

官场上的争斗,说穿了不过是“权利”二字而已,参透了这一条,才能混官场。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霍光为什么能够一句话就冶魏相的罪,说白了还不是人家有“话语权”么。

再说了,如此复杂的社会,你又如何能保证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事实。

光天化日下看到的都有可能是“大变活人”呢,更何况你并未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做官的不作调查研究,绝对不能妄下结论;

做大事儿的人,要守本分,要低调,更是没错。做人要”高调做事,低调作人“,田延年就是反过来做的,结果落个自杀的下场。

俗话说:“会咬人的狗,都是不叫的狗”。越是表面上咋咋呼呼的人,越不是你真正的敌人。“明枪易躲,暗剑难防。”真正害死你的都不跟你直说,都是在背后玩阴招的。

就拿田延年之死来说吧,他就是个傻大胆的,做事太”肆无忌惮“,一点活路都不给别人留,须知“给别人余地,也是给自己余地”,所以人家才跟他玩命,而真正玩死他的,不是黄霸、韦贤、蔡义、赵充国这些明面上和他过不去的高层,而是表面上高姿态,背地里玩阴的皇帝陛下和霍光等人;

整理好所有工作不要给人留话柄,也是至理名言。田延年之所以死,说到底不就是给人留下的把柄太多了么?

他的“贪污案”,以为收买了几个人串供,就没人知道了,其实事情那有他想的那么容易,人家如果一认真查,那有查不出来的道理。田延年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而对混官场上的人、尤其要升官的新贵来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才是金科玉律。但凡要升职的人,都是成绩名望已经够了,再多一点功劳也无所谓,可要是犯了大过失,被反对自己的仇人拿到把柄,那就是功亏一篑;

此外混到中央的大官们,只要不贪心,不犯错,熬时间,拼资格,谁都能干到三公九卿——杨敞和蔡义俩老爷子不就是最好的榜样么……

所以说这封信,实在是丙吉经过多年的打拼经验、结合自己担任中央高官多年的感悟,和对“田延年贪污案”的沉重反思,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总结出来的。所以载入史册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