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缓兵之计(中)

大明略 南宫草堂 1151 字 10个月前

“如今的局面是:敌军占据这一带最大的城池——黄沙城,兵力已不足五万,而我们占据的是西沙城、东沙城,兵力各过万,在驻军大营还有五千左右的兵力”。

沉默许久,仲逸终于开口道:“集中有集中的好处,分散也有分散的优势,反之,各自也有不足。从眼下情形来看:双方继续搬救兵的可能性不大,魏申说请示上边,那只不过是一句托词,可以名正言顺的为自己争取时间而已”。

“对,是这样的,若再派兵增援,朝廷这边,必定会派戚继光将军率大军北上,那样的话,朝廷对整个对北方的部署,都要变了”。

仲姝点点头,完全赞同这种说法:“至少在目前,敌军四万之余的兵力、我军二万之余的兵力,这种格局是不会变的”。

仅从兵力而言,是这样。

横向比较、纵向权衡、反反复复,以此来预测战事胜败是常事,权衡的因素很多,诸如:将帅是否忠勇?军师是否善谋?粮草是否充足?地形是否具有优势?……

总之,这一切,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态、不变的。

身为凌云子的弟子,这个道理,仲姝与仲逸自然很早就懂了。

“东沙、西沙城、驻军大营,三足相立,牵一发而动全身。魏申要动其中之一,必会惊动另外两处,若是他分兵而攻打,黄沙城中还要留守兵马,那么他们兵力多的优势,就会当荡然无存”。

仲逸淡然说道:“驻军大营在最南边,有英勇千户所的弟兄们在,那里的粮饷也分别向西沙、东沙城转移过来一部分,魏申是不会去的”。

很明显,做出如此判断,还有一个原因:若敌军大举南下,不管胜败如何,向北回撤时,必然会受到西沙与东沙城大明兵马的阻挡。

‘东沙城,有师兄在,如今,阿帖木尔也被关押在城内,所有人都会认为魏申会派兵攻打东沙城,一旦开战,几乎是没有疑问的’。

仲姝继续道:“既然大家都想到了,一向老谋深算的魏申,他会那么做吗?”。

说到这里,二人不由相视一笑:以魏申的风格,他又会演一出什么样的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