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他转身向众人说道:“倭贼突袭,抗倭是大计,戚将军与林千户更是奋勇杀敌,我们……,就别添乱了……”。
如此一说,反倒令戚继光不知如何是好,毕竟是德高望重的都御史,说的话也都在理。
“从没有参战的将士中,再调出一千人,继续搜寻”。
戚继光摘下头盔、护甲,来到文御史面前:“文大人,戚某亲自带队去搜寻,只是天色已晚,您老还是歇息一会吧”。
“啪啪”,文博远拍拍肩膀,一脸的精神:“老夫身子骨好着呢,戚将军阵前归来都能亲自前去,老夫有何不可?”。
最年长者都如此表态,景渊与王昱也凑上前来:“反正天也快亮了,我等就陪着文大人与戚将军一起去”。
看来,真是要折腾到天亮了。
一通商议之后,众人正准备去东南方向的战场而去。
“找到啦,仲大人找到啦……”,数名军士欢呼而来,仲逸几乎是被众人抬着进来的。
“启禀将军,在东南方向通往大营的石林中,发现了仲大人”,那名军士向戚继光禀道:“看样子,仲大人是受了惊吓,又似劳累所致,他左脚受伤,好在伤的不重”。
戚继光见仲逸并无大碍,不由的长长舒口气,立刻吩咐左右:“快,请随军医官过来,再取一碗温水,拿条毛巾……”。
文博远立刻走上前来,轻轻拍拍仲逸的臂膀:“好小子,你自己看看,众人被你们折腾够呛”。
“仲大人,仲大人在那里?都是我的错……”。
这时,门外突然闯入一人,瞬间扑到仲逸面前,一脸的惊慌,额头层层热汗冒出,气喘吁吁。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随从的随从,仲逸的跟班------程默。
见仲逸并无大碍,他这才转身向众人拜道:“诸位大人,小的一时鲁莽,乱了分寸……”。
戚继光挥挥手:“无妨,无妨,倒是个忠心护主的,好小子……”。
……
“启禀将军,仲大人的伤势,是在跑动中失足摔伤所致,只是他剧烈挣扎,最后昏迷而已,并未伤到筋骨,最好静养几日”。
医官轻松道:“诸位大人不必担心,在下为他开一副安神滋补药,很快便可痊愈”。
“仲侍读,你快说说,到底发生何事?严郎中去哪儿了?你们不在一起吗?”。
医官还未走出门,兵部侍郎王昱立刻凑上前来:“怎么不见严大人呢?”。
咳咳,仲逸轻轻咳嗽几声,一旁侍候的程默,立刻过去将他扶起。
“戚将军,诸位大人,下官与严大人一起南下,到英勇千户所驻地后,与将士们随意说了些话,后来听说倭贼偷袭,林千户派出十名军士随护,但被严大人谢绝”。
仲逸有气无力,语速比平常慢了许多:“后来,我们二人直奔大营而去,却被几名壮士拦住……”。
“快说,是何人拦住了你们?”,兵部侍郎王昱又是迫不及待的样子。
“这个……”,仲逸环视四周,面露难色,几次欲言又止。
戚继光吩咐左右:“闲杂人等,退下”。
很快,屋中只剩文博远、景渊、王昱、林宗武等人。
仲逸挣扎着坐了起来,嘴边轻轻吐出三个字。
而后,他继续道:“后来我拼命回营,准备找诸位大人商议,谁知失足滑入石沟中……”。
“我不信,怎么可能呢?都是领着朝廷的旨意而来,岂会案中有案?查人之人反遭人查?”。
言语间,兵部侍郎有些颤抖,脸上直冒青筋:‘不行,必须要找到严郎中’。
“对,下官正是此意,能找到严大人,自是最好的,到时,一切就都清楚了”。
仲逸不由的躺了下来。
“医官说了,仲大人需要静修,先不打搅了”。
文博远向戚继光说道:‘咱们还是去找严郎中吧’。
这一晚,又是抗倭,又是这番折腾,天就要亮了。
良久之后,人群中终于传来了久违的声音:‘严郎中……,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