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户部也盯上

大明略 南宫草堂 3129 字 10个月前

至少,短期之内,不会再有人对他动心思了。

这时,仲逸起身而立,他郑重其事道:“李兄,一千两银子的事虽了结,但万不可大意”。

“嗯,请仲兄弟直言”,李序南急忙点头回应。

“严磬是兵部郎中,他与赵郎中联合起来,其意再明白不过:你看朝廷向兵部所拨银两中,是否有出入?不管之前,还是最近的,尤其严磬所管辖的范围”。

仲逸继续道:“此外,日后再有其他异常之处,你务必要尽快找樊大哥,我们三人商议之后再做定夺,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李序南连连点头,却不由的沉思起来:“前些日子,朝廷向兵部拨了一批银子,用于扩充军备,涉及的有衣甲、兵器、马匹等,数目不小,不知是否与此事有关?”。

“李兄,此事事关重大,你只是户部主事,不可过问太多,只需细心留意即可,万不可操之过急”。

仲逸特意说道:“尤其,不能让外人知晓你我的关系,当然,还有樊大哥”。

李序南微微一愣,而后再次点点头。

当年陆家庄之事牵扯到严磬,仲逸从未与此人正面接触,不便暴露太多。

为进一步打消李序南的疑虑,仲逸只得再次解释道:‘兄弟我奉旨查案,得罪了不少人,为免节外生枝,还是小心些为好’。

“原来是因为这个”,李序南笑道:“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行的正,做的直,有何所惧?你说的也有道理,毕竟,京城不比蠡县啊”。

二人就此交谈一番,李序南终于放下心来。毕竟在衙门做事多年,他对这些门门道道也知晓。

只是,经仲逸这么一说,就再无顾虑了。

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信任,大概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吧。

有时,再强硬的人,也需要一个能敞开心扉说话之人。

更何况,像仲逸这种,可以排忧解难的兄弟呢?

“李兄,记住兄弟的话:千万不要让外人知晓我们的关系”。

见李序南要道别,仲逸再特意叮嘱一番。

“李某多谢仲大人教诲”。

李序南打趣道:“我这便要回户部,改日再聚,连同樊大人,我做东”。

仲逸急忙起身相送,隔壁屋里还有袁大小姐,这个难伺候的主儿,千万不要把他给吓住了。

“有件事我倒给忘了”。

临出大门之际,李序南似乎想起一件事来:“有个叫穆一虹的,说是你的恩人,当初让唐馨儿自证清白,就是她的主意”。

李序南笑道:“这个女子不简单啊,你出狱之后,是不是还没有去看她?卿卿佳人,似乎对你仲大人,心有情愫啊”。

穆一虹?

出狱之后,师姐仲姝曾说过她,只是她所住之处多有不便,仲逸也就暂时放了下来。

见李序南已缓缓离去,仲逸不免感慨:真没想到,关键时刻,穆一虹能挺身而出、全力相救。

患难见真情啊。

…………

回到屋中,袁若筠立刻朝仲逸挥挥手。

午饭时间到了,刚才只顾与李序南说话,却不知饭菜都做好。

确切的说,是买好了。

“师父,阿姐,在用饭之前呢,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宣布”。

袁若筠故作神秘,却又信誓旦旦。

看样子,可能真有什么事儿。这位袁大小姐向来如此,也见怪不怪了。

“说吧,什么事儿,一会饭菜都凉了”。

仲逸才准备拿筷子,听了此话,也只得放下。

咳咳,袁若筠举起酒杯,一脸严肃的样子:“据我爹爹他老人家说,朝廷要在春节前举行一次盛宴,圣上亲自驾临,此事由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

“这算什么好事啊?”。

仲逸急忙摆摆手:“不说了,饭菜一会都凉了”。

“这还不明白吗?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

袁若筠一脸笑意:“礼部由我爹管着,你又在翰林院,这不是向圣上展示才华的好机会吗?”。

末了,她反问道:“亏你还是什么翰林院的侍读,成心的吧?”。

“好好好,师父我一定好好准备,到时舌战群儒、力压群雄,一展风采,定成为全场最为瞩目之人”。

仲逸干脆自饮一杯:“这总行了吧?快动筷子”。

虽这么一说,仲逸心中却生出一个想法:既然是召见文武百官,各方人物都会到场,或许正是个机会。

天子宴请群臣,无论什么名目,总归不会像寻常百姓家宴。

琼浆玉液、山珍海味,歌舞声中,依旧无法阻止各方势力的-----较量。

有时,这种较量,比真刀真枪更为残酷。

仇鸾贪墨之事,被传的沸沸扬扬,若圣上有意保他,势必会制止这种谣言。

而如今听之任之,想必另有深意。

当初因鞑靼之事,是皇帝封赏的他,如今要处置他,自然不能再由皇帝出面。

这个时候,若有人站出来弹劾仇鸾,皇帝又有意要处置。

该是怎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