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秋后算账(下)

大明略 南宫草堂 3052 字 10个月前

“今日叫你们来,正是因之前鞑靼直逼京城一事。林千户被封赏、丁汝夔不日将被处斩,而仇鸾本应封赏,但有人不停谏言,非要调查一番才行”。

此处只有君臣三人,朱厚熜说话也更随意了些:“你们二人,一个与鞑靼交战时立了大功,一个又即将去各地调查战事事发始末,说说看,有何想法?”。

“但凡圣上有所差遣,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万死不辞”,宗武立刻上前毕恭毕敬道。

仲逸心中暗暗一笑:在外人看来,师兄此举倒有几分鲁莽之意,不过现在看来,却是在这种场合最为明知之举。

为何?此话,说了等于没说。

而且,还能表示忠心。

“好,林千户勇气可嘉”,朱厚熜朝仲逸这边转过脸来:“那你呢?”

“万岁,微臣只有三个请求,请恩准”。

宗武说了等于没说,为的就是仲逸说出重点:

“第一,原兵部尚书丁汝夔暂行处决;第二,平虏将军仇鸾暂行封赏。待核实此次战事细节之后,该罚当罚、该赏就赏。如此,既能体现天子恩威,朝中文武更是无人不服”。

“准了,说说看,第三条是什么?”,仲逸话未讲完,却被朱厚熜打断。

“第三,朝廷应派出一支精明更干、忠勇有加之士秘密去北方,深入鞑靼所在地,了解军情:他们如何练兵?如何组阵?如何传达军情?或者,鞑靼内部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矛盾?”。

仲逸继续道:‘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次鞑靼之所以兵临城下,除蓄谋已久外,对我朝廷大军了如指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末了,他补充一句:‘最好是参与过当初北征之战,或此次与鞑靼交战之人,他们对敌军作战手法更为了解’。

显然,仲逸最后补充的这一句,是另有所指:否则,锦衣卫就可完成这个差事了。

这时,宗武立刻上前禀道:‘启禀万岁,臣愿往,与鞑靼两次交战都参与过’。

这话不假,当年北征时,宗武亲率那支三百人的‘奇兵’突袭鞑靼大军,此次又连连突袭敌军,差点将阿帖木尔斩于马下,更是歼敌无数

还有比他更为合适的人选吗?

宗武之所以力主北上,还有一个缘故:借机去拜会当初救过自己一命,神秘异常,可瞬间移位的------无风大师。

“准了”,沉默片刻,朱厚熜再次恩准。

午后,宗武特意赶来翰林院找仲逸。

翰林院,这个文人才子云集的地方,很少有武职前来,更何况是眼下名满京城的英勇千户-------林宗武了。

“想必这位就是英勇无敌的林千户了,快给我们讲讲,你们千户所是如何,以一千之余的兵力斩获鞑靼五千人马的?”。

“对了,听说那晚突袭鞑靼驻军大营,差点将俺答活捉,将士们进出敌营,仿若无人般自如?”。

“听说平虏将军仇鸾……”。

“诸位大人,林某只是奉命行事,当时只顾与两军阵前对决,那里还顾得上看那么多、听那么多呢?”,宗武连连摆手,不时的问一句:“你们仲编修在那里办差?我找他一起去面圣的”。

“诸位兄弟,待我核查清楚鞑靼直逼京城一事后,定向诸位说明原委,保证不会拉下一个细节”,听到众人说话声,仲逸急忙出来为师兄解围。

先走了,先走了啊……

“默大哥,快上茶,好好招待朝廷的这位大功臣”,好不容易回到自己屋后,仲逸急忙吩咐程默为师兄上茶。

片刻之后,程默缓缓走了进:“林千户请、仲大人请”。

“默大哥,你去门外看着,要与林千户商议面圣之事,请其他同僚暂时不要打扰”,仲逸向程默叮嘱道:“就半个时辰吧,半个时辰之后我们就进宫”。

“仲大人放心吧,二位准备面圣,无人敢叨扰”,程默笑着拍胸保证:“况且,有我在,保证连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当然,仲逸此举并非仅仅为所谓的面圣,他与宗武的师兄弟关系,目前,还不便让其他人知晓。

“师弟,时间紧迫,就说两点:仇鸾在讳败为胜,他贪功、他欺君”。

见屋中再无他人,宗武便直接上前向仲逸说道:“还有,据兵部的人说,当初鞑靼在撤军之前,朝廷就已准许他们的请求,主导此事的,正是严嵩”。

宗武此话再明白不过:仇鸾冒功之事,事关他们二人接下来的面圣事宜,而之前双方的谈判一事,正是因为师弟-------毕竟他才是专司谈判的钦差副使。

打小在凌云山长大,彼此间再熟悉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师兄已从当初一个名不见转的士卒,成为如今赫赫有名的从四品正千户------英勇千户。

但有一点却依旧未变--------只要是他认定的事,就必须要有个结果。

“师兄,你说的我皆已知晓,皇帝也知道。不过,目前来看,这些都已不重要了”。

仲逸缓缓来到宗武身边,语重心长道:“但是,我们的差事还得要继续做下去”。

“师弟,若说谈判之事皇帝知道,我无话可说。但仇鸾贪功冒进、讳败为胜,只有当时军中将士才知晓,仇鸾身为平虏将军,他不说,底下的那个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