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外交争夺中,德国占据了上风,权衡之下,奥匈帝国最后还是选择支持德国。一方面跟德国的传统友谊更紧密,另一方面,奥匈很清楚,在中国参战的情况下,站在中国一方的国家,将拥有绝对的优势。
德国还取得了另一个收获,那就是英法拉拢女沙皇和康斯坦丁的条件被人公开之后,在这场战争中,一直不是很积极的波兰人突然开始认真起来。因为英法答应的条件中,不管是给女沙皇的还是给康斯坦丁的,都包括波兰。这不仅仅是对波兰的羞辱,似乎波兰是一个可以随意交易的商品,而且有实实在在的危机。与其被俄国人统治,波兰人还是更愿意接受德国人的统治。至少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兰的统治,给了波兰相当的自由度。波兰可以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德国皇帝统治波兰的方式,跟统治德国的方式没什么两样,谈不上什么屈辱。而俄国统治波兰的时期,可没给波兰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所以不但是前线的波兰軍队作战开始认真起来,波兰议会还接受了进行全面动员的要求,不过后备军不会派上前线,而是留在波兰保卫波兰可能遇到的俄国侵犯。波兰将组建一支由没有训练的年轻人,和已经超过兵役年纪,但有军事经验的老人组成的国民防卫军,总兵力一百五十万人,这几乎是波兰的极限了。
英法的外交成果也不能说没有,瑞典丹麦的参战虽然不足以低效奥匈加入德国一方的劣势,可他们在西班牙取得了成果。
法军在兵力紧缺的情况下,还派遣了三十万軍队进入西班牙作战,英国人也先后招募了二十万进入西班牙,终于成功帮助西班牙政府军消灭了卡洛斯政权,而西班牙政府投桃报李,同时也不敢在刚刚得到英法支持成功平叛之后,背叛英法,所以西班牙加入了英法一方。
西班牙虽然一直政治混乱,经济凋敝,工业落后,可西班牙人口却不少,有1500万人之多,而且西班牙人这几百年来就没停止过战斗,最近一百年日趋没落,可打的仗却不少,内战就打了两回,这次内战中,就算有万千不利,但至少有一点很重要,他们在内战中,培养了上百万有战争经验的老兵。
西班牙加入英法一方之后,不但让英法腾出了在西班牙作战的五十万軍队,而且一百多万西班牙軍队可以为英法作战。
丹麦、瑞典无法弥补奥匈参战的失利,但加上一个西班牙就差不多了。
所以目前来说,除了中国参战这个巨大的不利之外,在欧洲,德奥跟英法双方的力量,基本上还是对等的,只要中国軍队不直接开进欧洲,英法还有胜利的机会。
而中国直接将軍队派到德国,难度是相当大的,首先他得解决武装力量通过俄国的外交程序,女沙皇也好,康斯坦丁也好,都宣布中立,他们不能让本国领土被其他国家利用;其次,让中国庞大的武装力量进入德国,德国人似乎也不能放心。就算德国放心,要保证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軍队在德国作战,物资运输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完全依靠铁路,根本无法保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现在也脱不开身。
战争才刚刚爆发,中国海军已经开始跟英国海军在广袤的海洋上展开了全面战争,中国的陆军力量,优先行动的方向并不是欧洲,而是从印度和美洲两个方向,向英属领地发动了进攻。
以前两次英国跟中国交战的经验参考,没有几年时间,中国不可能完全占领印度和英属北美,这足以让英法联军战胜德国,或者被德国战胜。
欧洲之外,中国和英国之间,全面战争;欧洲之内,欧洲国家之间,列队厮杀。此时战争才真正进入正式阶段,该参战的,能参战的国家,都已经选择了阵营,加入了这场规模宏大的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