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瑞典无法弥补奥匈参战的失利,但加上一个西班牙就差不多了。
所以目前来说,除了中国参战这个巨大的不利之外,在欧洲,德奥跟英法双方的力量,基本上还是对等的,只要中国軍队不直接开进欧洲,英法还有胜利的机会。
而中国直接将軍队派到德国,难度是相当大的,首先他得解决武装力量通过俄国的外交程序,女沙皇也好,康斯坦丁也好,都宣布中立,他们不能让本国领土被其他国家利用;其次,让中国庞大的武装力量进入德国,德国人似乎也不能放心。就算德国放心,要保证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軍队在德国作战,物资运输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完全依靠铁路,根本无法保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现在也脱不开身。
战争才刚刚爆发,中国海军已经开始跟英国海军在广袤的海洋上展开了全面战争,中国的陆军力量,优先行动的方向并不是欧洲,而是从印度和美洲两个方向,向英属领地发动了进攻。
以前两次英国跟中国交战的经验参考,没有几年时间,中国不可能完全占领印度和英属北美,这足以让英法联军战胜德国,或者被德国战胜。
欧洲之外,中国和英国之间,全面战争;欧洲之内,欧洲国家之间,列队厮杀。此时战争才真正进入正式阶段,该参战的,能参战的国家,都已经选择了阵营,加入了这场规模宏大的世界大战。
俄国此时是一个分裂的国家,统治俄罗斯地区的女沙皇和统治乌克兰地区的康斯坦丁,都宣称对俄国拥有权力,都宣称自己是唯一合法的俄国沙皇。奥匈帝国承认康斯坦丁,但绝大多数国家还是承认女沙皇的。
英法承诺,只要女沙皇愿意站在英法一边作战,他们不但支持女沙皇从德国手里重新夺回失去的立陶宛等地,还愿意在战后将波兰重新交给俄国统治,由俄国女沙皇继承波兰国王头衔。同时还表示,只要女沙皇站在英法一边,他们还支持女沙皇统一俄国。
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只是俄国的问题太复杂。
内战之后,俄国分裂,分裂的双方女沙皇势力当然远远强于康斯坦丁。可问题是女沙皇却无法独立吃掉康斯坦丁。如果能吃得下,早就下手了。内战中,双方损失惨重,但却在战场上没分出胜负。当康斯坦丁构筑了纵深防御的情况下,女沙皇才被迫接受分裂的情况。
这几年,双方虽然停战,可是都保持着强大的军备,都不断的在边境扩建防御工事。修建了无数要塞和堡垒,生产和采购了无数的枪支弹药,边境地区碉堡林立,加上堑壕、机枪构筑的防线,仿佛战争还没有结束。
女沙皇维持着300万常备军,康斯坦丁也穷兵黩武的武装着200万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女沙皇并没有介入欧洲战争的能力。因为她一旦卷入欧洲战争,就会给康斯坦丁留下可趁之机,谁敢保证康斯坦丁不会借机发难。就算战争初期康斯坦丁还能保持不动,一旦战争持续的时间一长,俄国国内出现问题,康斯坦丁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英法同时也拉拢康斯坦丁,提出的条件也差不多,支持对方统一俄国,愿意将波兰交给康斯坦丁统治等等。但跟女沙皇的顾虑相同,康斯坦丁也明白,一旦介入欧洲战争,女沙皇肯定会趁机攻打自己。一个分裂的俄国,成了一个自我防备的国家,已经失去了在国际格局变动中捞好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