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节 俾斯麦开始行动

战略计划到这里,俾斯麦觉得思路已经成熟了,他决定开始行动。

拉拢中国,他的基本思路已经有了。

中国希望的是削弱俄国,最大程度的削弱俄国,这一点上跟普鲁士的利益是一致的。

但英国的利益永远是保持大陆平衡,就不可能接受俄国被削弱的太过分,如何能起到削弱俄国的作用,又不至让英国法对,或者说如何让中国确信支持普鲁士能帮他们削弱俄国,成为能否拉拢中国的关键。

回到中国京城之后,俾斯麦开始跟中国外交机构接触,他先以非正式的态度跟中国理藩院掌院讨论关于俄国的问题,一方面是试探中国的态度,一方面是为日后的同盟建立基础。

在非正式的讨论中,俾斯麦假设了多种情况,他询问如果普鲁士跟俄国爆发战争,中国是否会参战,掌院表示可能性不大,俾斯麦又询问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中国是否会参战,参战的话会支持谁,掌院犹豫了一番,认为可能会保持中立,这跟俾斯麦的判断是相符的,因为中国跟奥斯曼和俄国的关系都十分复杂,越是复杂的事务,就越难当机立断。

俾斯麦又问如果中国跟俄国发生了战争,希望普鲁士站在什么立场。但中国外交官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表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希望跟任何国家发生战争。同时在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中,会尽量保持中立。

中国不需要普鲁士的帮助,这对俾斯麦是相当打击的,但他明白这是一个现实,反而坚定了他统一德意志的信念,只有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才有资格跟这些超级强权坐在平等的地位的谈话。

不过中国外交官对跟普鲁士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还是非常热心的,这种关系主要包括修建更多的铁路,将两国联系的更加紧密,以及相互合作确保铁路穿越中东欧期间的安全。

俾斯麦很清楚,中国的战略方向是英国,英国在四处拉拢帮手对抗中国,中国何尝不是在英国周边建立合作伙伴限制英国呢,中国为什么保持跟法国紧密的关系,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抗英国,也希望能加强对普鲁士的影响力,还是为了限制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

俾斯麦知道,跟中国建立一个紧密的合作关系,就是普鲁士对中国最大的价值。

根据这一点,他开始规划起来。

也是因为国力弱,作为普鲁士的外交官,俾斯麦才需要如此小心翼翼的寻找到一个对普鲁士最有力的时机,而英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帝国,他们随时能够创造时机,不是时机也是时机。

普鲁士是小国,如飘零的树叶,想去往想去的地方,就得耐心的等待那股他们想要的清风到来,然后努力的迎风飘荡;而中英是他们本身就是大树,那大风就是他们扭动身躯招来的。

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现在又接壤了,以这两国的历史仇恨和民族矛盾,一场战争是迟早都要打起来的。

野心勃勃的沙皇,又在黑海地区建立了海军,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傲慢,中国并没有对俄国在黑海建立海军表示什么态度。

凡是在黑海地区的海军力量,都会跟奥斯曼帝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因为那两道关键位置的海峡。

中国有,俄国有,奥地利也有。

而且这些年中国联合奥地利多次向奥斯曼帝国施压,双方签订了许多相关条约,虽然依然没有争取到海军的自由过境权,但商船的自由过境权已经取得,奥斯曼帝国在有英国强力支持的情况下,一次一次拒绝中奥两国提出的军舰通行权。

在俾斯麦看来,这绝对是奥斯曼帝国的战略失误,作为一个小国,他们事实上是在保卫他们能力之外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已经带不来任何经济利益。作为一个海军力量已经非常衰落的国家,奥斯曼帝国掌控海峡并不能带给自己足够的海权优势。海峡只能成为黑海国家头上的一道紧箍,当年英国宣布执行海峡法案,试图控制英吉利海峡的时候,还跟荷兰爆发过多次海战。奥斯曼帝国却要面对中国,奥地利和俄国这样单独拿出来一个都比他强大的多的国家。

如果单独一个俄国,奥斯曼帝国的坚持还有战略意义,因为这至少能保证俄国的黑海舰队不至于从海峡通过袭击奥斯曼帝国其他地区的沿海,更不至于突袭伊斯坦布尔。

但现在他们面对的还有一个中国,中国在奥斯曼帝国另一边已经取得了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连英国都无法在这里立足,奥斯曼帝国坚持的也只是一个伊斯坦布尔的心理安慰。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其实并不需要直接从海上突袭他们的首都。而且以现在的军事技术来看,从海商攻占要塞防御的城市是不合理的。

如果是俾斯麦,他可能会选择彻底开放海峡。然后在海峡两岸,尤其是那条宽度还不及一条河流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设置严密防守的要塞群,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用陆权控制海权的地方。

如果奥斯曼帝国愿意冒着开罪英国的风险,那战略形势会更有利,他们大可以宣布海峡与所有黑海国家分享,这样站在海峡背后的黑海国家,就会支持奥斯曼帝国,成为奥斯曼帝国阻挡地中海地区势力的坚强后盾,因为此时阻止地中海国家势力向黑海渗透,成了奥斯曼帝国跟黑海国家的共同利益了。

如果不愿意也不敢得罪英国,那就干脆宣布海峡为公海水道,允许任何性质的船舶通过,这样英法军舰也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黑海国家会从海峡进出地中海,这时候进入地中海的海洋力量,将与英法等地中海霸权在地中海争夺,冲突的中心将远离奥斯曼帝国。而地中海国家强势的话,冲突的中心又会进入黑海,同样跟奥斯曼帝国没有关系。

可是奥斯曼帝国仅仅因为担心进出地中海的黑海国家,有威胁到伊斯坦布尔的安全,就牢牢锁住这条海峡,这等于提英国或者法国捂住了一个盖在黑海这口热锅上的盖子。作为一个贫弱的帝国,奥斯曼帝国不改把这种容易爆炸的盖子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