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铃铛山上

多亏了马大勇是个厚道人,也是个有心人,曹闻婷早就注意车上除了有车马行的料草外,还有两水桶清水,是马大勇特意从家里担的,留着人和牲畜在路上喝。

曹闻婷帮马大勇把水桶抬下去喂驴子饮了水,吃了豆料糠麸,两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吃了曹闻婷带的馒头和鸡蛋,马大勇把油条也都吃了,两人喝了几口凉水,休息了一刻钟,又继续赶路。

铃铛山是由绵延的小丘陵组成,高大些的小丘陵都会根据它们的特色起个名字,例如石头嶙峋的石头山,像只蹲坐着的狗的狗儿山,梨树多的小梨山。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曹闻婷走的路都是柏油马路,以前没有什么切身体会,现在由衷发出这种感慨。驴车走的路一看就是车和人生生踩出来的一条路,一条细细的土路,路边上都野草丛生,枯枝横生,泾渭分明。

天儿很冷,马大勇用棉袄袖子过着手在边上指导曹闻婷驾车,走过一座山,就会告诉曹闻婷现在到哪里了。

“山里有豺狼和野猪,凶的狠,春夏天路过这里时路边都是杂草,一定要当心,你一个人走的话,车上可别带生肉,也别在路边起锅造饭......你看前边那个就是小梨山,春天四五月份,满山都开梨花,就是结的梨子都是野梨,涩口不好吃......”

曹闻婷一听前面就是小梨山,顿时打起精神,两只眼睛在路边逡巡,生怕错过了冬天已经枯萎的甜高粱。

山里不时传来不知名的鸟叫声,小梨山不高,但是缓坡绵延很长,山上的梨树都枯黄了,照不到太阳的阴面还有积雪没有融化,曹闻婷赶着驴车慢慢走,终于在一个拐角的缓坡处发现了甜高粱的影子,它们的叶子已经枯黄风脆,被煽风吹的只剩秸秆和穗子。虽然已经枯了,但也能看出来,只是长了是缓坡那一小片,还零星的夹在梨树中间,不像是人为种植的,倒像是谁随意撒了一把种子。

曹闻婷不动声色,继续赶路,等出了小梨山,又过了三重小山,才走出铃铛山,这时已经日落时分。

两人赶紧掉头赶路,紧赶慢赶在黑定了天时出了铃铛山。

马大勇在路边寻了个没人住的破土屋,两人给驴喂了水和糠麸,马大勇让曹闻婷待在破土屋的避风墙下面,自己出去捡了一大抱枯枝。马大勇身上带了火折子,起了火,两人把馒头叉在树枝上烤了吃,就着鸡蛋吃了饭,避过了最寒冷的凌晨时分,等驴休息的差不多了,才趁夜赶路。

天蒙亮的时候跟着商贩们一同进了城,曹闻婷又冷又饿,硬撑着跟马大勇一起去车马行还了驴车,自己赶紧回了家。

一到家,李秀英已经过来了,孩子们还没起床,烧了小米粥在灶上热着,蒸了窝窝头,李秀英一摸曹闻婷衣服,入手刺骨,赶紧让她脱了棉袄,给她盛了碗小米粥。

“快喝了,您一说大清早能回来,俺就猜肯定冻的慌,喝完米汤暖暖身子,正好灶上还烧了热水,喝完洗把脸,烫个脚.....”

曹闻婷从没这么狼狈过,脸、耳朵和脚,已经没有知觉了,头发、眉毛和睫毛上一层白霜,说不出话来只能抱着碗一口一口喝滚烫的小米粥,慢慢才有了感觉,就像身体慢慢解了冻似的。

真不是人干的活儿!敢情马二勇收自己五块大洋,是知道这活儿不好做!曹闻婷本来还想着走两趟的,再不想多受一遍罪,决定过两天自己走一趟把甜高粱挖了,速战速决。

而此时,想速战速决的不止曹闻婷,还有另一个人。

“从徐州坐火车到上海是最快的了,不过首先得过了铃铛山......”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匆忙,欢迎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