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薅把羊毛(修文)

“这些家具都是从外地收上来的,别看不是全新的,但都是好木头,那些缺角的、散架的我们木匠都修的跟新的一样,不耽误什么!”永安县毕竟不富庶,用的起好家具的还是极少数,大多数手里有余财的想要用好家具还是得来淘换这种二手货,钱老板就是永安县城数一数二的二手家具商,不仅卖旧家具,还从外地收旧家具。

曹闻婷不太懂木头,只是捡着那些颜色看起来沉稳的,入手质地细腻的买。买了三张桌子,一张客桌,一张饭桌,一张书桌;两个橱柜,一个摆厨房放碗筷、一个摆卧室放衣物;八把椅子,一个案几,还有脸盆架子,鞋柜子零零散散能拉三平车,钱老板一脸喜气的跟在曹闻婷身后记着单子。

曹闻婷看差不多,于是问:“什么时候能送到呢?搬新家着急用。”

“您要是着急,现在就能拉走!您家住哪儿啊?咱们这边免费给您运!”当然一般运费也会悄默的算到家具里头。

“住银雀路柳树巷儿,还是明儿一早拉吧,今儿拉过去也没人打扫。”关键是夜里没人在宅子里住,怕人闯空门咯!

钱老板指了指一个伙计,“小三儿,这事你明天早上办了,把东西搬家里,要给安置好了才行,知道吗?”

叫小三儿的伙计有眼色的立刻回:“小的一定给这位小姐安排的好好的!”说着从门后边拿出扫帚开始清扫曹闻婷相中的家具。

钱老板笑呵呵的看着曹闻婷,亲切的说道:“咱们这儿都是先付定金,等送到了才付另一半,小姐您是付大洋,还是怎么付?”

曹闻婷却没搭理他,一动不动的看着小三儿手里的扫帚,跟猛子盯孙悟空的专注模样有的一拼。钱老板头脑灵活,心思转的更快,看曹闻婷盯着个扫把,一眼看出关窍。

“小姐怕是没见过这种扫把,这还是从苏北进货时路过铃铛山时顺手搂的一把,长得跟高粱似的,就是米子太小了,倒是这枝子捆起来做扫把很顺手,比马尾巴、牛尾巴做的拂尘要有劲儿多了!”

“铃铛山里种的吗?”

“那谁知道!估计是山里的土匪种的,咱也不敢摘多了,怕土匪找上门来。”

曹闻婷有铃铛山上土匪窝的记忆,这铃铛山倒是不高,只是缓和的丘陵小坡,绵延在鲁南苏北之间,在后世已经开发成观光旅游区,在山间种了桃树梨树,又开发了温泉和滑雪场,一年四季都有旅客游玩。只是如今便宜了土匪,鲁南自古的匪患都出自这里,绵延的丘陵,山间的树林洞穴是土匪天然的营寨,又北靠鲁南,南临苏北,中间来往的行商旅客是劫匪的肥羊。不过这土匪一般也不伤人性命,只抢了东西就走。土匪也都是铃铛山周边过不下去的贫民,偶尔还抢了自家人头上,长辈们顺便拧着自家小辈的耳朵,把他们提溜下山。

“怎么,小姐,你认识这种草?”

“难道钱老板你也不认识它.......永安县没有种的吗?”

钱老板摇摇头,疑惑的说道:“没有啊,从没见过有种这个的,俺一个伙计是老庄户农家,从没见过这种粮食,像高粱吧,却结穗结的太少了!说不准是山上长的野物罢了!”

曹闻婷心想,原来永安还没有种植过甜高粱,不知道它的价值有没有被发现。她确实认识这种作物,在后世,永安县的耕地上只种这种作物,产粮食没有高粱和小麦多,一亩地也就产四百多斤,但是它浑身都是宝,永安县在没有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之前,县里的支柱产业几乎都跟这种作物相关。这种农作物叫甜高粱,上边长高粱,下边长甘蔗,只适合种在盐碱地,永安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壤含盐量高,不适合种植小麦玉米,但却适合种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