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看儿子头上的伤并不重,放下心来,又开始心疼那身衣裳。
从沈家出来的时候,每人包袱里只许带两身衣服,再加上身上穿的一身,统共每人就只三身衣裳。如今这衣裳皱成了这个样子,有一个地方不知道在哪儿挂了一下,还破了一个小口子。
李氏叫儿子把衣服脱下来,道:“这是仅有的几件好衣裳了,还是洗一下收起来吧。”又问女儿,“阿玉啊,咱们还有多少银子?叫娘说,不如再扯些粗布,每人做两身衣裳,平常换着穿,这些绸子的收起来,出门的时候再穿。”
对呀!沈令玉眼前一亮,原先这些衣裳可都是绸子的,还绣着花,怕是能典当一些银子吧?当时可都是拣着最好最新的带的。
每人留下一套好衣裳,重要的场合撑场面穿。其他的都典当了,钱虽不多,但做些小吃食什么的卖卖,本钱也尽够了。
沈令玉跟母亲说了自己的打算,李氏却是不太愿意。
原先,沈令玉说开店,李氏想着,无非就是请一个管事的管着,女儿在后面拿拿主意,京里其他人家里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到街上卖小吃,那岂不是要抛头露面?以后女儿还怎么嫁人?
“娘,如今我们可是小门小户的贫苦人家了,要不是花球她们非要跟着我们,上街买菜,洗衣做饭,样样都是要自己动手的,哪里讲究了这么多?如今嫁妆暂时也要不回来,咱们家可只剩下五两,不对,还不到五两银子了,今早,给媒人打酒又花了点儿。难道咱们五口人喝西北风不成。”
沈令玉劝母亲道:“再说了,我都是嫁过一回的人了,不用讲究那么多。到时让花球和扶良招呼人,我只在他们后收钱就是了。”
沈令玉见母亲眉头皱着,又笑着调侃了一句:“没准别人看我能干,就给我介绍一个好夫婿呢。”
沈令玉本是开玩笑,没想到李氏却是上了心:就是,虽然现在家里没钱了,但,要是人人都知道阿玉能干,没准真能说个好夫婿呢。
于是,李氏就答应了。
沈令玉囧了……
沈令玉与哥哥一起去当铺当衣服,本以为六身衣裳,怎么也得当个十几两吧。
这些衣裳都是新的,做的时候,哪一身都下不了五两银子。就算是东西到了当铺就不值钱,但每件当个二两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最后,六身衣裳只当了八两银子,这还是沈令玉好说歹说,求告了半日,掌柜的才给添了二两。
扯粗布花了不到二两,加上手里的四两八钱银子,沈令玉手里只有十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