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宫里规矩,李安安不曾多留,叫佳慧依着二位夫人送来的年礼回礼。亲送到启祥宫宫门口。望着二人随小太监远去背影,李安安叹口气,扭头扶着葱香回后殿。一进后殿,换了家常衣服,踢掉鞋子,往里间炕上一歪,对着佳慧道:“还是这屋暖和。”
佳慧领着小宫女收拾好李安安大衣服,陪着一笑。葱香在一旁乐了,埋怨道:“主子,早起我就问,正殿里炭烧的少,要不要加点儿。您偏说不用。偏这会儿知道冷了。您瞧惠主子,在后殿招待娘家人。又亲近,又暖和。叫我说,您就会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佳慧瞪一眼葱香,葱香撇嘴不语。李安安也不恼,慢慢说道:“你哪里知道,我小时候在山陕南边儿长大,那地方冬天没北京地气硬。也就是那年小选,在宫外住了一个冬天,没用多少炭火。后来进了宫,真没挨过冻。我还想着,娘家人简朴,见不得浪费,这才不曾叫你们加炭。”
佳慧抿嘴儿低头笑,葱香咯咯笑了两声,捂嘴不吭了。
这边收拾停当,佳慧端上茶来,站在一旁问:“六姑娘的事儿,咱们可是准备过问?”
李安安摇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缘分吧。”
佳慧便知李安安的意思,拿了丝线,坐在炕前马扎上编络子。葱香一面帮着佳慧挑彩线,一面小声问道,“主子,若是六姑娘嫁进了明相府,说不准,也是咱们一家实在亲戚。”
李安安不说话,佳慧伸手拍葱香一下,葱香这才不言语了。
过了一会儿,李安安才道:“娘家男人顶不上来,靠嫁女儿发家,也得人家肯要才行。”唬地佳慧、葱香二人都不敢言语,低头编络子不提。
过了几盏茶功夫,巴颜夫人乘车回府。进了垂花门,家里三位未出阁的姑娘便领着丫鬟迎了上来。巴颜夫人先挽了四姑娘、五姑娘的手,口里道:“难为我的儿,这么大冷的天,廊下等着。”随后埋怨六姑娘,“也不请你姐姐们进屋坐着,若是冻坏了你姐姐,我为你是问。”
六姑娘咯咯笑道,“是姐姐们想念母亲,非要在门外等您。我也拦不住啊。”
说话间,母子四人进了正房,早有小丫鬟打起隔间棉帘子,几人穿过东间,进了东面耳房。六姑娘亲自给巴颜夫人脱下大衣服,换上家常衣裳,四姑娘捧了热茶,五姑娘送过来手炉。巴颜夫人忙了半日,褪了高底鞋,换了平底鞋,往炕头上一歪,笑对几个姑娘说道:“我上辈子是积了什么福,得了你们这几个好女儿孝顺。”
四姑娘、五姑娘皆说孝顺母亲乃是应当的。唯独六姑娘撒娇,“母亲不喜欢我们热闹也不成,老天爷把我们送下来,叫咱成了母女。不仅这辈子,下辈子我们还来烦您。”说得巴颜夫人喜笑颜开,拉着六姑娘在怀里摩挲。
四姑娘和五姑娘坐了一会儿,听巴颜夫人讲了讲启祥宫里布置,又提了储秀宫里见的几位夫人奶奶格格。四姑娘笑着开口,“那位耿格格,小时候还来咱家玩儿过呢。”
五姑娘笑着说道,“可不是么,六妹妹可还记得,年前春天大选时候,跟咱们打招呼的那位,头上插了一对山茶白玉花儿的。”
六姑娘低头想了想,“嗯,是记得有这么一位。”
巴颜夫人这才想起来,耿格格亲娘,正是婆婆的亲侄女。可惜,自从婆婆去世,丈夫卸任,自家空留一个爵位,跟以前的亲戚来往少了,情分也淡了。若不然,请柔嘉公主说和,闺女这婚事,未必不成。